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我国而言,剧场建筑越来越多的成为城市乃至国家重点区域的标志性建筑,它们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音质的好坏是决定剧场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声音的品质一方面取决于科学合理的音质设计,另一方面取决于音质设计与建筑设计、内装设计以及施工过程的相互配合。 赛宾的混响理论开启了近现代建筑声学研究的篇章,终结了剧场声学设计依靠经验、直觉判断甚至运气的历史阶段。首次提出混响时间参量作为厅堂音质的评价指标。其后百余年时间里,室内声学工作在此基础上展开,尽管混响理论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限制,但众多其他音质评价指标、理论的提出并未能否定或超越混响理论,而是对混响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完善。随着现代测量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及缩尺模型技术的发展,使得在设计阶段能够对音质情况进行模拟从而进行设计优化,是对混响理论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持,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自混响理论应用之后,其各阶段的理论成果被应用于音质设计实践中。中国尽管曾出现过本土化的“剧场”形式,但近现代剧场是在移植国外剧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音质设计的主要理论和方法由向国外的学习作为开端,但中国剧场的发展毕竟有别于国外,需要根据当代中国剧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音质设计。 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从理论上探讨混响理论的研究进展和核心观点,探讨其混响理论用于建筑声学设计的适应性,以及声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对于混响理论的辅助作用,这是本文的理论出发点。其次是分析并总结当代中国剧场的建筑特点对应的声学要求,这是本文的现实考量。然后根据前两章的研究,提出适宜于当代剧场的声学设计方法。最后将总结的设计方法运用于具体的项目实践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