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新城开发实效研究——以花山、梧桐湖、梓山湖新城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huangp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各地为谋求发展不顾代价,不计成本地推动城市疯狂扩张,新城建设如火如荼。但建设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出现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新城开发沦为纯粹的房地产项目,新城难以积聚人气等等问题,面对这种现象,需要对当前新城建设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反思。  本文选取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三个先期启动项目:花山生态城(武汉)、梧桐湖新城(鄂州)、梓山湖新城(咸宁)作为研究对象,三个新城属于近郊和外围新城的典型代表,各自的资源状况和发展条件不同,经过过去五年的开发实效建设,已经对地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花山生态新城从生态驱动的角度入手,通过引入产业,充分利用了周边和自身的资源,产生自身持续造血的效果,有利于疏散中心城区人口与产业转移;梧桐湖新城则由于定位不准,对湖泊产业的指引不够,跨行政合作等等原因,导致开发实施效果不佳,仅仅停留在行政中心带动发展的传统模式难以有所作为;梓山湖新城依托城际铁路,实现同城的发展效果,居住项目在前期取得较好效果,吸引了大量武汉人口的转移,甚至对广深地区的人口也产生了旅游吸引,但存在的风险则在于单纯依托交通只能形成卧城,城市缺乏自身造血功能,未来的持续发展需要警惕风险。  通过对三个新城战略决策、操作实施、实施效果三个层面的纵横向分析,目的在于反思当前新城开发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背景、空间与社会的共同建设、忽视自身条件盲目扩张等等。尽管产生的问题具有复杂性,但理性的分析决策新城项目应该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盲目的开发对地区生态产生的不可逆转性同样值得评估。新城的开发应该是基于区域视角的自身资源特色挖掘,而不仅仅是盲目扩张。
其他文献
风水景观是中国乡土聚落的重要特色之一.该文从背景分析入手,通过比较徽州聚落与江浙水乡聚落的风水景观在选址、结构布局及实物构成因子诸方面的异同,揭示了自然因子、经济
论文通过笔者对现今城市中大量存在的已建成空间的领悟与体会,揭示建成空间的实和特征;通过简要分析已建成空间的历史发展与延续性的现象,揭示东西建筑的功能与形式对建筑发
信息时代的办公场所随技术的进步高速发展,反思这一进程,隐藏着许多问题,如片面强调技术、忽视情感的满足.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尝试,导致了办公场所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人
本文探讨了传统石作加工工具的源流、演化及其相关技术在我国各个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近世石作加工工具的器型、分类及操作工艺;并对木工工具与建筑技术的发展关系进行了深入研
学位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形制著称于世,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和旅游业的发展,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开发项目日益增多;然而由于机制、认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现阶段对它们
城市交通问题的产生均有其政策背景,但是当前存在着对交通政策认识不足、研究不深的现象。本论文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以大城市的客运交通政策为核心,在总结中外城市交通政策发展
学位
本文旨在研究宁夏回族村落的景观保护与发展,永宁县纳家户村为宁夏回族村落中起源最早、规模最大、历史最为长远的传统回族村落,故以此村为典型案例。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
该文结合社会心理学、城市社会学、住宅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居民行为心理及活动规律为依据,通过对影响邻里交往的诸要素的分析,找到与规划设计相关的部分,并从规划
城市土地使用控制的目的在于实现城市土地合理、有序、高效的利用.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两类比较直接的方法来控制及引导城市土地使用的模式:一类是公共(政府)投资;另一类是公共
20世纪以来,迅速而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和人口迁移不可避免的激化了经济、自然、文化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建筑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载体,在解决建筑问题之外,如何帮助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