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Ⅰ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步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aoy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IG-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I)是全反式维甲酸ATRA (all trans-retinoicacid)诱导NB4细胞分化过程中克隆到的一个上调基因,在抗病毒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室构建了RIG-I基因剔除小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表型分析,发现该基因与T淋巴细胞自稳状态维持和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相关和野生型小鼠相比,随年龄的增加,RIG-I基因剔除小鼠体重逐渐减轻,到3个月时出现显著性差异;对其各组织器官进行病理分析,结果显示RIG-I基因剔除小鼠的胃肠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侵润,统计学显示3月龄的RIG-I基因剔除小鼠均出现巨大肥厚性胃炎,2月龄的RIG-I基因剔除小鼠70﹪出现自发性肠炎样症状,并随着年龄增加侵润程度逐步增加;菌群分析显示RIG-I基因剔除小鼠肠道粘膜菌群改变;RIG-I基因剔除小鼠小肠的淋巴器官Peyers Patch的数目显著减少、体积显著减小;TUNEL和流式分析结果显示RIG-I基因剔除小鼠的Peyers Patch 细胞凋亡增加,但OVA(卵清白蛋白)免疫后Peyers Patch生发中心正常形成;RIG-I基因剔除小鼠比野生型小鼠对DSS(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易感性显著性增加.以上结果提示RIG-I基因剔除小鼠存在显著的免疫缺陷症状,本实验对与机体炎症反应关系密切的T细胞做进一步的研究。 利用EUSA进一步分析RIG-I基因剔除小鼠免疫系统各个细胞类型功能学变化.检测 RIG-I 基因剔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脾脏细胞体外培养的上清,基础状态下,RIG-I基因剔除小鼠脾脏细胞IFN-γ吖分泌比野生型小鼠高2.5倍,IL-10没有显著性变化;PMA体外刺激培养三天后,RIG-I基因剔除小鼠脾脏细胞IFN-γ分泌比野生型小鼠高14倍,LPS刺激下IL-10分泌也显著增加,IL-4未见显著性改变,表明RIG-I基因剔除小鼠的脾脏细胞因子分泌发生改变;RIG-I基因剔除小鼠的T细胞亚群流式分析结果表明RIG-I基因缺失没有影响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脾脏总的CD4+、CD8+的T细胞数量和比例未见显著性改变,但RIG-I基因剔除小鼠中CD4+T细胞中初始T细胞(CD44CD62L)细胞比例明显降低,CD44CD62LT细胞、效应性T细胞(CD44CD62L)、记忆性T细胞(CD44CD62L)显著性增加;CD8+T细胞中初始T细胞(CD44CD62L)比例显著性降低,效应性T细胞CD44CD62L)比例比野生型小鼠也有显著性升高,而双阳性和双阴性细胞没有显著性变化;TUNEL和流式结果显示脾脏T细胞凋亡增加;胸腺和脾脏调节性T细胞在数目和比例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体外抑制实验表明RIG-.,基因剔除小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CD4+CD25+功能缺陷. Gai2(G pretein αinhibitory subunit)是G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Gai2基因剔除小鼠和.RIG-I基因剔除小鼠表型有很大的相似性,提示RIG-I和Gai2之间的相关性.RIG-I基因剔除小鼠各组织器官中Gai2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降低;NB4细胞中,随着ATRA诱导RIG-I基因的表达增加,Gai2亦出现相应的表达增加;Luciferase实验也表明.RIG-I对Gai2的启动子区域有正向的转录调控作用.同时Luciferase实验也提示RIG-I负向调控Blimp-I(B lymphocyte 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1)启动子的转录.以上结果提示.RIG-I可能通过调节Gai2和Blimp-1的转录,改变T细胞在外周的免疫自稳状态,从而导致.RIG-I基因剔除小鼠胃肠炎的发生. 前期工作表明.RIG-I基因剔除小鼠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出现异常,本研究建立了RIG-I高表达B细胞株1B4.B6/pcDNA3.1-RIG-I,以期进一步阐明RIG-I在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用LPS刺激1:B4.B6/pcDNA3/1-RIG-I和对照细胞株184.B6/pcDNA3.1不同的时间段,并对各种免疫球蛋白的胚系转录本和类别转换后转录本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刺激前后IgM:胚系转录本在两种细胞株中没有显著差异,在RIG-I高表达的细胞株中IgGl、IgG3胚系转录本增强,IgG3类别转换后转录本显著性增强;p50在IgG3类别转化事件中起关键性作用,检测结果显示和对照细胞株相比,184.B6/pcDNA3.1-RIG-I细胞中p50蛋白水平增强,提示RIG-I对p50蛋白水平有调节作用;免疫共沉淀显示RIG-I蛋白和p50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RIG-I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EGFP示踪实验发现RIG-I也存在细胞核中;RIG-I过表达使1B4.B6细胞中CD138单阳性细胞的比例降低,但CD138+细胞中分泌IgG3的细胞比例显著增加;MTT结果显示RIG-I抑制1B4.B6细胞的增殖;流式结果同样显示RIG-I基因高表达改变细胞生长周期.本部分研究显示RIG-I高表达上调p50蛋白水平并和其相互作用促进免疫球蛋白IgG3类别转换事件的发生.同时显示RIG-I高表达增强B细胞分泌IgG3的能力不是通过加快细胞增殖来完成的. 进一步对RIG-I基因剔除小鼠骨髓细胞基因芯片结果分析表明.RIG-I基因的缺失引起免疫防御、细胞周期、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物质代谢等方面基因的转录改变,对RIG-I基因剔除小鼠的相应表型可以做一定的解释. 本研究首次报道RIG-I基因在T淋巴细胞自稳状态维持和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事件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于进一步深入了解RIG-I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传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需要通过全身辐照或化疗预处理来进行骨髓细胞清除,这种清除方式在实现造血干细胞植入的同时,也会对非造血系统的细胞产生破坏,引起严重的非造血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1-0105  一、教材分析  《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一课题的内容,包括认知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分子的三个基本性质及其运用;分子、原子的定义、区别和联系;教学内容分两课时进行。本文主要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是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是学生接触微观世界的开始,通过
期刊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通常治疗困难,预后不佳。探索杀伤食管癌细胞更有效的途径是医学研究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之一。研究发现亚砷酸钠(NaAsO)能够刺激肿瘤细胞内
目前的电信业务呈超摩尔定律增长,使核心网络传输容量需求迅猛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能耗也将急剧增大,可能成为制约网络演进与发展的重要瓶颈。  近
酒店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酒店经营的根本,其直接影响到酒店的经营的优劣。而酒店员工和酒店之间的心理契约是其忠诚度管理的基础,只有发挥好心理契约的调试作用,才能有效的提
基于阵列天线的直接扩频系统既具有扩频系统的低截获、抗干扰、抗频率选择性衰落、高精度等性能优势,又可以通过在空间不同方向形成不同增益的方式来降低多址干扰对直扩系统
顺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ATI-SAR)技术自1987年首次提出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海洋洋流检测和地面动目标测速与定位。其中,基线误差是检测洋流和动目标测速的主要误差源,需要通过外
4月4日,中国纺织摄影协会2014年理事会在福建晋江召开,会议由中纺联副会长、中国纺织摄影协会常务副会长夏令敏主持。理事会听取了秘书长钱晋所作的协会2013年工作报告和财务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恒河猴 (RHESUS MACAQUE,MACACA MULATTA),不仅是灵长类动物进化比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研究传染性疾病、器官移植和研发新疫苗时最为广泛使用的动物模型之一。而高度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