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介孔SiO2材料的制备及其CO2吸附性能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rew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空气中CO2含量的日趋增长,加剧了温室效应,严重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环境。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控制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多种途径,采用合适的手段吸收排放的CO2资源意义重大。合成优质材料,直接吸收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排放的CO2,已经成为减少CO2排放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CO2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主要分为溶剂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及冷凝法。有文献介绍,多孔性二氧化硅(porous silica materials,简称PSM)是被广泛研究的CO2吸附剂之一。由于PSM对CO2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吸附作用较弱,吸附量以及选择性相对较低,为了提高其对CO2的吸附性能,可采用氨基对PSM表面进行改性或一些碱性氧化物掺杂PSM。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的相关的研究:以十六胺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合成了多孔球形结构的介孔SiO2,用不同剂量的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TES)对介孔SiO2进行了表面修饰,得到了一系列氨基嫁接ATES-SiO2。利用XRD、BET、IR等方法分别测定了SiO2和ATES-SiO2的结构与性质。在室温常压下测得介孔SiO2和一系列ATES-SiO2对CO2的吸附量。表面修饰前CO2最大吸附量为0.93mmol·g-1;表面修饰后,吸附量明显增大,可以达到5.74mmol·g-1。说明,氨基嫁接法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CO2吸附量。以反应成本低廉、方法简便、扩孔工艺快速有效的复盐溶液(H2O:NaCI:LiNO3:KCI=70:20:8:3.7,质量比)浸渍介孔SiO2以增大其孔径,BET表征结果表明介孔SiO2平均孔径从2.7nm扩大到了3.2nm。XRD表征显示扩孔后介孔SiO2的结构仍为无定型的。扩孔后的介孔SiO2的CO2吸附量大大提高,从原来的0.93mmol·g-1提高到4.60mmol·g-1。说明利用碱性复盐离子浸渍法扩孔的材料更易于吸附CO2。氨基嫁接后,材料对CO2吸附从物理吸附慢慢转向化学吸附,吸附量也进一步提高到5.85mmol·g-1。在制备多孔球形结构的介孔SiO2的过程中分别掺入适量的Ca(NO32·4H2O或Al(NO33·9H2O,得到掺杂氢氧化物的样品Ca(OH)2/Si和Al(OH)3/Si,空气气氛下再在马弗炉600℃焙烧6h得到新样品。通过XRD表征测定合成样品的结构性质,表明煅烧得到了新产品。吸附CO2的实验表明,Ca(OH)2/Si的CO2吸附量为5.46mmol·g-1。说明选用适量的Ca(NO32·4H2O或Al(NO33·9H2O掺杂介孔SiO2可提高材料吸附CO2的能力。相对于氨基嫁接介孔SiO2的方法,此方法具有原料成本低、对设备要求低、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无毒无害等优点。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P2Y12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背景及目的:P2Y12受体在体内主要表达于血小板上,ADP与血小板P2Y12受体结合后可诱导血小板聚集。有研究发现,P2Y12受体在人的颈动脉斑
期刊
分子反应动力学是从分子或原子的微观层次,研究化学反应动态和机理的科学。实验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理论和计算方法,使研究态态化学反应过程成为可能。立体化学反应
卫生技术评估作为重要的卫生决策工具,能够为决策者的循证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卫生技术评估的程序及内容,回顾了卫生技术评估在国内外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领域
采用一步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合成了高纯度Ti3AlC2.以此高纯度Ti3AlC2为前驱体,采用简单安全的方法进行腐蚀剥离,成功地制备出具有良好柔韧性的Ti3C2Tx薄膜电极.在1 M KOH电解液
将铜粉与不同体积分数的Ti3AlC2粉体混合,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在不同温度(850,900℃)保温20min制备Ti3AlC2/Cu复合材料,研究了Ti3AlC2含量和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相
自2018年8月中国首例非洲猪瘟案例以来,短短数月,已蔓延了十几个省份,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形势异常严峻。如何控制甚至净化国内非洲猪瘟疫情以及如何防止非洲猪瘟
目的:观察可视双腔管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ASA分级在I~III级需行双腔管置入的胸科手术择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可视双腔管组,N=20),B组(普通双腔管
乡村旅游以当地特有的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等作为主要的旅游活动,被认为是改善农村和农村扶贫的重要方式。当前政府以及各界学者都十分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赣
分子反应动力学,也称微观反应化学动力学,是一门从原子、分子层次出发研究化学反应机理和微观动态的学科。随着实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条件的进步,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