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第一、二代序贯第三代EGFR-TKI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适宜人群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不同代EGFR-TKI的出现彻底改变了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模式,但新的难题随之出现:临床上究竟该如何选择适宜的序贯治疗方案,以期实现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无化疗生存时间的延长?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分别对不同EGFR-TKI序贯方案的长生存数据、获得性T790M出现的时间、肿瘤基因谱变化特点、患者耐药机制以及克服耐药方面进行了探索。目的探索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最佳靶向治疗序贯方案及适宜人群;预测一线接受第一、二代EGFR-TKI治疗后获得性T790M的出现;探索序贯方案耐药机制及克服耐药的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本中心2010年1月到2020年5月所有一线接受了 EGFR-TKIs治疗的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共431例。将具有T790M阳性突变并在后续使用了奥希替尼的患者根据一线使用的EGFR-TKIs类别分为1+3组(136例)和2+3组(39例),将一线使用奥希替尼的患者命名为3+X组(43例),并进行三组之间的生存分析,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2月20日,总体中位随访时间为48.7个月,数据总体成熟度为60.3%(1+X为75.0%,2+X为46.9%,3+X为32.6%)。收集各组一线及奥希替尼治疗前后的配对标本,进行基因检测,对比三组之间基因谱差异,并计算一线使用第一、二代EGFR-TKI后T790M出现的中位时间;收集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肿瘤标本,进行类器官模型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1、一线使用第一代、第二代EGFR-TKI患者的中位OS与FLAURA-China队列中奥希替尼相比,无明显差异,分别为33.6个月vs 33.3个月vs 33.1个月。但一、二代耐药后序贯使用奥希替尼的患者,中位OS显著延长,分别为45.2个月和37.7个月;2、基线存在19DEL或L858R突变,且未共存RB1、CTNNB1、PIK3CA基因突变及MYC扩增的患者,耐药后获得T790M突变可能性较大,其中,T790M出现的中位时间为16.2个月。3、与3+X相比,1+3、2+3方案耐药后耐药机制明确患者占比较大,为37.5%vs 90.4%vs 76.9%;类器官药敏结果与患者的耐药机制及临床疗效具有良好一致性,可用于个性化方案制定,克服耐药。结论1、一线使用第一、二代EGFR-TKI总体生存无差异,但耐药后出现T790M突变并序贯使用第三代EGFR-TKI可显著延长患者总体生存期;2、序贯方案适宜人群可能为基线存在19DEL或L858R突变,且未共存RB1、CTNNB1、PIK3CA基因突变及MYC扩增的患者,T790M出现的中位时间为16.2个月。但对于适宜人群的准确划分及T790M出现与否的准确预测仍需更多探索;3、利用体外培养类器官技术,根据患者耐药后基因谱进行临床用药前的药敏试验,为实现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Rolandic癫痫(Rolandic epilepsy,RE)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儿童癫痫。脑发育异常被认为可能是癫痫产生的病因,同时也是癫痫受损的结果,是患儿脑认知功能受损的病理基础。对Rolandic癫痫脑发育异常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其神经病理生理机制,并且还可以为患儿脑认知功能损伤临床评价提供方法及证据。本研究使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方法,从脑功能和脑结构多角度对Rolandic癫痫的发育异常
一 研究背景及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是治疗多种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甚至是治愈某些血液肿瘤的唯一途径,比如遗传学高危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对于遗传学高危的AML患者来说,尽快行allo-SCT是能让患者获益最有效的手段。对于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来说,allo-SCT可能是唯一的治愈手段。目前成人allo-SCT的供者来源主要包括亲缘全相合供者(MSD)
研究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的特点。目前影响其治疗效果与导致CRC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转移性结直肠癌。大部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面临着无法治愈以及很难从CRC治疗中获益等困难与挑战。因此,探索结直肠癌转移的机制网络也许能对结直肠癌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重要的思路与线索。近年来,关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机制网络的研究开
研究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人类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又称大肠癌,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据前列,在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死亡率分居第三位和第四位,一直以来都在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是个多因素多步骤且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目前其分子基础和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严重影响其治疗及预后。钙结合蛋白S100A16(S10
研究背景与目的弥漫性神经胶质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患者预后较差。胶质瘤的组织病理分型和分级诊断与患者的预后明确相关。然而,肿瘤的广泛异质性使得同一组织病理诊断的胶质瘤患者由于具有不同的分子病理突变和表观遗传改变而导致预后可能截然不同。因此筛选胶质瘤的新的分子标记物,完善胶质瘤的分子病理诊断分型十分必要。我们的前期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出胶质瘤肿瘤中心组织对比肿瘤周边水肿带以外的相
放射治疗是当前临床最常用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约70%的癌症患者需要接受放疗或是与手术化疗结合使用。放疗目标是在保证靶区处方剂量的同时减少危及器官(OARs)的照射剂量,提高肿瘤治疗增益比。然而分次治疗间肿瘤位置和形状的改变,以及治疗期间的呼吸运动都会影响肿瘤疗效。目前主要利用自适应放射治疗(ART)解决上述问题。ART根据治疗分次间的肿瘤形态位置误差反馈修正放疗计划是不断优化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
研究背景及目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眼科疾病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多发生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ACG)、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等疾病[1,2]。目前,视网膜IRI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虽然有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应用于视网膜I
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以非侵入和无开放性损伤的方式对人体进行扫描,依靠探测器采集投影数据,并重建出人体内部解剖图像。然而,X射线在穿过人体时,X光子与体内原子发生相互作用会对人体造成电离辐射损伤。因此,在获取满足临床需求的影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CT辐射剂量,是相关领域研究人员长期努力的目标。在临床中,采用低毫安秒(Low-mAs)
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netic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s plus,GEFS+)是以家系为整体做出诊断的癫痫综合征。目前研究表明,GEFS+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性。迄今为止,虽然有数量不少的GEFS+家系被研究报道,但是在这些被报道的家系中存在基因突变的家系比例不到20%。GEFS+的致病基因及发病机制并未得到阐明。本研究前期对收集到的GEFS
研究背景与目的子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仍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妇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其转移、复发仍是宫颈癌诊治中的难点。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环状RNA可通过吸附miRNA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参与肿瘤发生、进展的调控,但在宫颈癌中的研究仍少见报道。本项目通过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筛选出目标环状RNA,并通过细胞功能实验、生信分析筛选目标信号通路,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WB实验、PCR实验、裸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