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排瓦斯的可燃极限及阻火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tar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排瓦斯减排近年来逐步受到重视,为保障减排系统安全运行、消除安全隐患,需要对甲烷-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进行可燃极限研究,以及对混合气体被点燃后的阻火进行研究。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两方面展开相关工作,为工业安全及阻火器设计提供参考。对于可燃极限方面,本文首先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可燃极限预测,然后根据预测结果设计实验测量特定配比下的可燃极限。基于化学平衡方法,采用ChemKin软件求解不同配比下混合物的绝热燃烧温度。选取临界温度1450K作为混合气体是否可燃的判别标准,研究了氮气、氧化碳掺入对可燃极限的影响,并对甲烷与二氧化碳按特定比例混合的情况进行了可燃极限预测。在7L爆炸容器中,用光电传感器检测距离点火源100mm处是否有火焰信号,如果3次重复实验均未记录到火焰信号则认为混合物不可燃,否则认为是可燃的。据此对瓦斯突出后与空气混合的情况进行了可燃极限测量,并根据实验情况进行修正,得到了甲烷与二氧化碳按不同比例混合时在空气中的可燃极限。风排瓦斯减排系统中点火发生后,为阻止火焰在管道内传播,需要安装合适的阻火器。常用的波纹板型阻火器,其狭缝为三角形截面。不同截面形状的狭缝之间有对应的换算关系。本文通过对矩形截面狭缝内火焰传播淬熄的实验研究以及不同截面形状狭缝内火焰淬熄的数值模拟,为阻火器的选择及设计提供参考。在矩形截面激波管内,安装分布有不同宽度狭缝的装置,火焰经过加速段后进入狭缝。火焰进入狭缝时的速度通过改变预混气体中甲烷的含量进行调节。本文采用高速摄影记录下火焰在狭缝内的传播和淬熄过程,最终得到不同入口火焰速度下的淬熄长度-狭缝宽度关系,并给出了相应的经验公式。采用Fluent对火焰在狭缝内的传播和淬熄进行模拟,以1000K代表火焰阵面,作为火焰熄灭的临界温度,定性分析了不同入口火焰速度、不同狭缝宽度、不同截面形状对淬熄长度的影响。本文研究所得的瓦斯突出在空气中的可燃极限范围为工业安全提供了参考依据;得到的火焰在狭缝内的淬熄长度与火焰速度、狭缝宽度的关系,可以指导阻火器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国企政工直面新媒体浪潮的冲击,凝聚智慧,形成思想合力,实现企业的创新.新媒体是思想沟通交流的新平台,可以使用视频、音频、图片等时
本文应用Maxwell 3D和ADAMS软件并结合UG软件对交流接触器的电磁系统和主触头系统进行了仿真与分析,研究了谐波对CJX2-40型交流接触器的电磁系统和主触头系统动作特性的影响。
醒狮的发源地是广东佛山,拥有悠久历史.随着时代发展,如何更好地让传统醒狮适应现代的文化需求,如何更好地进行醒狮文化的传承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三水醒狮也是佛山醒狮的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前人们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璀璨的文化遗产,我国也为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而奋斗了一段漫长的时光,笔者回顾了曾经对我国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的奋斗历程,再结合
水泥聚苯保温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简称EPSC格构墙)是由水泥聚苯模壳和其内部的混凝土构架组合而成的一种复合墙体。是一种轻质、保温、隔音、耐火、承重等特点集成于一身的新
群智能优化算法已被证实可以用于解决实际工程的优化问题。在传统的优化设计方法中,缺少一种处理工程约束问题的法则。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今存在大量的致力于研
“和谐”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以和为贵,以谐为美”的观念在国人的思想中虽经历千百年历史长河的洗涤,却依然历久弥新.
迄今为止,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有效地缓解了能源压力,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环保问题。然而,电力电子换流器在电力系统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电力系统的总惯量减小,面对频率波动时系统难以较快地恢复,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因此,虚拟同步机(VSG,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控制策略应运而生,试图通过模拟同步电机的转子惯性和一次调频特性来
学位
为防止满洲人过度汉化,清朝自开国便以“国语骑射”为基本国策,而金朝自金世宗时期亦施行了类似的恢复“女真旧俗”的政策.二者施行类似政策的原因,本质在于在外族入关统治的
随着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发展及微电子器件的广泛应用,时间极短情形下的热机耦合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经典Fourier热传导定律的经典热弹性理论所预测的热以无限大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