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脓毒症(sepsis)是指由于微生物侵入人体而诱发的激烈全身炎症反应,并对组织具有损伤性的病理生理过程及一组临床表现;是临床急危重病患者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原因;是ICU中主要的死亡原因。脓毒症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不仅与炎症反应、凝血功能紊乱、神经调节及内分泌调节有关,还与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免疫功能紊乱是脓毒症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此时,通过免疫营养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尤为重要。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ω-3PUFAs)是免疫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为机体提供能量和底物,还可以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是近年来免疫营养研究中的热点领域。
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患者进行免疫营养治疗,观察其对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及临床转归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符合脓毒症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名。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全合一营养液行肠外营养支持,连续7d。其中对照组脂肪由20%中长链脂肪乳制剂提供,治疗组脂肪则由20%中长链脂肪乳+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提供,(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剂量为0.2g/kg/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CRP、SIRS评分);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IgA,IgG,IgM);营养指标(TP、ALB);病情及预后指标(APACHEⅡ评分、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的个数、ICU住院天数、28天死亡例数)的变化。
数据分析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计量资料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若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分析方法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病例组间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如下:
1.炎症反应指标:两组病例组内比较,治疗后第8天CRP、SI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后CRP、SIRS评分差值的组间比较,均提示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免疫指标:
2.1 细胞免疫指标两组病例组内比较,治疗后第8天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均有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后CD3+、CD4+、CD4+/CD8+差值的组间比较,均提示治疗组上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病例组内治疗后第8天与治疗前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例治疗前后CD8+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下降较明显。
2.2 体液免疫指标两组病例组内比较,治疗后第8天IgG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IgG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提示对照组下降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病例组内比较,治疗后第8天治疗组IgM较治疗前上升,而对照组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IgM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病例组内比较,治疗后第8天IgA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IgA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提示对照组较治疗组下降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营养指标:两组病例组内比较,治疗后第8天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总蛋白及白蛋白差值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4.APACHEⅡ评分及预后指标:
4.1 两组病例组内比较,治疗后第8天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例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2 两组病例28天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CU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器官功能障碍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减轻炎症反应。
2.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缩短脓毒症患者ICU住院时间,但不降低28天病死率及减少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3.在营养指标方面,两组均能提高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但两组问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