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i1987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业作为中国的支柱行业,其建筑品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民生活品质和人身安全状况。在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各级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对建筑工程质量加强监管,使得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有了大幅改善,安全和质量事故率明显下降。但是,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外来文化冲击以及新时代人民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建筑工程渐渐无法满足当代使用者的品质需求。用户对建筑工程品质投诉不断、施工现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观感和适用性差等频现弊端,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建筑业市场亟需一套完善的、普适的、覆盖建筑建设和运营双阶段的质量评比机制,使内在品质得以彰显,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上升到城市发展的战略层面。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定量评价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建筑工程品质评价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深入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将建筑工程品质概括为“质量”与“品位”的综合,并将品质评价分为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两个评价阶段,进而从目的、范围、主体、实施过程四个方面阐述了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的内涵。然后,基于已有文献和国内外现行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标准的分析总结,从结构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三个方面构建建设阶段初步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邻域粗糙集对指标体系进行约简,筛选出精度最高的指标集并计算指标权重,形成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模型。基于文献分析及使用者访谈,选取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初步评价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和问卷调查法,确定了观感质量、适用性能、耐久性能、物业服务性能及环境性能等五个维度的评价指标,构建基于ANP法的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模型。其次,结合专家意见将建筑工程建设阶段评价模型与运营阶段评价模型相结合,计算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最终评分。通过对新加坡和日本及我国现有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标准应用的分析,从评价机构、评价结果、评分应用构建建筑工程评价体系的应用框架。从完善法律政策体系、改善质量保修制度、加强社会监管等维度提出了我国建筑工程品质评价制度补偿的思路。最后,以南京市某房地产项目为研究案例,运用前文构建的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邀请专业评价小组对项目建设阶段进行品质评分,并采用项目使用者对项目运营阶段的满意度进行品质评分,进而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此,加强
目的脓毒血症是医学急重症中高致死率、高花费、难预测的疾病之一,由于临床对于患者治疗不理想,而且可以发展成为严重的休克或者多功能脏器衰竭导致病人死亡,是一种非常棘手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电针、TDP照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9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采取推拿、电针和TDP照射治疗,10次为一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愈42例,好转26
Oct4, Sox2,Klf4和Nanog是四个广泛存在于不同物种中的转录因子,2007年,日本科学家Yamanaka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四个转录因子导入成熟的体细胞后,分化的体细胞发生基因重编程,成为具
随着我国公路的不断发展,公路的设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目前的公路建设已经逐渐趋于艺术化设计和生态化设计。对于一些公路工程跨度较大的,会采用各种优良的桥梁,不但提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结合减重步行训练(P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与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4组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
通过在“思维导引”的导向下,将等差数列在高考 中的基本考点以“问题链”的形式呈现,使学生对知识能形成清 晰的复习思路,扫除学生的思维盲区,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齿轮传动系统是重载货运机车走行部结构的核心和关键系统之一,传统的铁路机车驱动系统动力学研究中,齿轮传动系统多采用的是刚体模型,而忽略齿轮模态及变形对动力学的影响。为深入研究齿轮传动对重载机车动力学的影响,本文分别建立了重载机车刚性传动和柔性传动系统,利用ANSYS和SIMPACK软件联合仿真建立重载机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同时进行重载机车启动过程及多工况条件下的动力学仿真与分析,研究结果为重载机车传动
在沪教版高中教材中,函数周期性这一概念出现在6.1章节:“一般地,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一个常数T(T≠0),使得当x取定义域D内的任意值时,都有f(x+T)=f(x)成立,那么函数f(x)叫做周期函数,
当前,中国正处于制度化转型的关键期,伴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土地、住房等市场要素的系列改革,促使南京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大规模的转变,而职住空间关系长期以来是城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