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谶谣研究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ju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谶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神秘的预言,谶谣则是具备“谣”这种形式的谶。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流传的更为广泛,影响也更为深远。自出现以来就持续流传,未曾消失,作为一种神秘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与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本文对先秦两汉谶谣的研究试图回归谶谣本身。首先阐释谶谣的定义,确定本文研究对象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并梳理谶谣的发展过程。其次通过对先秦两汉谶谣的文本分析,得知谶谣的神秘性主要体现在其具有预言性、灵验性、模糊性以及传播媒介的特殊性。进一步分析创造谶谣所使用的离合、双关、指代等预言方法,以破除谶谣的神秘性,揭示先秦两汉谶谣所蕴含的理性精神,体现其社会功能。再次从谶谣的形式结构特点,艺术手法等方面分析其蕴含的文学性。其押韵,隐语等特点也对后世诗歌和民间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接下来指出古代天命观,阴阳五行等观念是产生谶谣的思想源流。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又阻断了下传上达的民意抒发,只能曲折的表达,这是谶谣产生的社会环境。谶谣的工具性质决定了其功用,自产生后就被作为舆论工具和政治工具。其次讨论谶谣的传播过程和规律。从而对谶谣进行合理控制,发挥其积极意义,减少消极作用。最后讨论先秦两汉谶谣对后世的影响,指出后世谶谣的发展和其对谶文化形成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以明代京师顺天府、河间府作家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明代京师顺天府、河间府的作家全面的考论,展现该地区明代时期的文学的整体风貌及其发展轨迹。长久以来,文学创作就
苏轼书法既有创新的一面,又有师古的一面。就师古的一面而言,他师法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人已为绝大多数书学者所认同,基本没有异议;但是,关于苏轼书法是否师法徐浩的问题
刘庆邦从1978年发表处女作,到现在已经37年有余。年过花甲的他依然终年笔耕不辍,屡创佳作。他长期驻扎在处于边疆的现实主义纯文学阵地,恪守着自己高“含心量”“贴着人物写
作为重要文体之一的序跋,流经千年来绵延的历史长河,在经过诸多文人墨客的丰富和完善之后,在王国维这里,步入了相对成熟的时期。王国维所作序跋有别于他人的序跋创作,不仅具
以声情为重要特征的词体,至清末获得了中兴之势。清季四大词人之一的郑文焯于填词创作、词籍校勘、词学批评、词律研究诸方面成就卓著,在实现浙西、常州词派理论融合的基础上
当代文坛,阎连科是一位绕之不过的作家。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便对豫西这块苦难深重的土地给予无限关注,坚守着为劳苦人写作的使命,为深受苦难的民众呐喊,向世人呈现了
早期的研究表明5-氟胞嘧啶具有抗霉菌活性,对念珠菌、隐球菌和新型囊球菌等有明显抑制和杀灭作用[1-3]。随后的研究又发现,无毒副作用的5-氟胞嘧啶是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的
<正> 口腔科药物大多为酚醛类制剂。实验研究表明多种酚醛类药物为半抗原制剂,临床应用后有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可能性。临床上酚醛类药物过敏反应并非罕见。本文总结国内报告
陈匪石(1884—1959),本名陈世宜,字小树,号倦鹤,江苏江宁人。他是民国时期的词学大家,有《宋词举》、《声执》等词学名著。他的词集名曰《倦鹤近体乐府》,按照生平编年并分卷
本文以北村的作品为例,主要探讨了当代中国基督教文学对当下中国社会的意义。本论文以圣经神学为观察视角,从罪与苦难、信心与救赎、神的爱与公义、复活生命与神的国度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