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纪录片中传承人故事的影像化表达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b1990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是独属于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堪称人类历史文明的“活化石”,源远流长的历史为我国沉淀了无数非遗瑰宝,中华民族的气节与秉性深藏其中。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和数字文化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保护不当,正逐渐在历史洪流中失去自己独特的光辉,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纪录片是一种视听结合的表达形式,能够有效塑造空间、表达时间,这样的艺术形式可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间延续性和空间广泛性两种特点予以记载。通过镜头语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以一种全面、立体的样式得到表达,兼具真实性与可看性,从而达到传播与保护的作用。非遗精神通过纪录片,对当代人文主义和价值观念进行着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提升,非遗精神的核心——传承人,却因为其“平凡人、普通事”的特点被人遗忘,但恰恰是他们所代表的匠人匠心,才正是非遗所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价值的本质。伴随着我国地位的不断提升,非遗纪录片逐渐成为我国展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画面塑造非遗传承人的形象,真实地呈现最接地气的中国故事,更加具备可供研究的意义。笔者结合文献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对《传承》(第三季)这部非遗纪录片进行剖析,探究如何通过非遗纪录片这种传播形式更好地塑造非遗传承人的形象、讲述他们的故事、传递他们的情感。本文以四个章节展开讨论:第一章,从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之处五个部分探讨本文选题的由来,明确非遗纪录片中传承人故事的影像化表达这一论题的必要性。第二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化保护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纪录片在非遗数字化保护中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在此过程中传承人缺位带来的影响。第三章,具体分析纪录片如何通过不同的影像手法展现传承人故事,从主题与画面两个部分展开叙述,分别讨论各个画面构成要素对表达主题思想、传递人物情感的作用。第四章,对新媒体视域下非遗纪录片的发展模式进行展望,探索非遗纪录片的全新创作特色,探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以一种碎片化、日常化的形式展现传承人的故事与非遗的技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提供助力,并做出启发性的总结。
其他文献
以重庆地区的干旱灾害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重庆地区干旱灾害气候背景和经济环境的基础上,从干旱灾害发生的成灾环境、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承灾体的易损性三个方面选取了地貌
将黄河中下游地区小麦条锈病周年活动期划分为秋苗侵染期、越冬休止期、复苏扩展期和春季流行期四个阶段,分阶段选取有植物病害流行学和统计学意义的气象因子,通过归一化处理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素质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相关性危险因素,为管理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异常情况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相关判定标准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随机选取
通过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1月10日-2月中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行调查,采用分作物按不同受灾等级面积评估灾情,估算不同作物、不同省份的作物
利用1961—2000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资料,结合南丰蜜桔历年冻害情况,确定南丰蜜桔冻害的气候指标;应用GIS小网格推算技术,根据冻害指标计算得到冻害气候风险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叠加
在运用北江下游清远至石角河段的水沙实测资料对二维泥沙数学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比较了学堂洲左、右槽方案的整治效果,并推荐右槽方案.
在我国,主要由于城网改造工程,配电网建设才逐步兴起。长期以来,配电网建设供配电能力低,结构薄弱,因此常不受重视。国家提出要积极稳步推进配电网建设,出台一系列城网改造的政策。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6个极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与比较分析,达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体质整体提高和对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科学支持和人文关怀的目的。方法:对云南省
<正> 临床上常易遇到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升高而长期不降的病例,治疗比较棘手。这类患者病情多在活动期,若一律清热利湿,往往并不奏效,且久用苦寒,脾胃易伤,会出现脘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