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松年《明秀集》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su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松年是金代前期的重要文人,其词风开金代百年之词运。蔡松年的一生是矛盾的集合体,他特有的尴尬处境、精神苦闷及其心灵挣扎与超越的祈愿,决定了蔡词的内容与风格特征,他对于陶渊明的欣赏、对苏东坡的体认,既是一种理性追求,也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趋向。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的金人魏道明所作《萧闲老人明秀集注》,为金代刻本影印本,是最早的版本,与后世的《明秀集》版本相比更准确,且魏道明与蔡松年处于同一时代,从此处着手能更详细准确地了解作者及其生活的社会。笔者在对魏注《明秀集》研读、分类、整理,继而品味理解的基础上,查阅了《宋史》、《金史》、《续资治通鉴》等史书,对蔡松年生活的社会背景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作家作品打下基础。同时,又搜集了为数不多的研究蔡松年的有关文章,结合蔡的作品,运用比较、归纳、分析与综合等方法,总结自己的观点,力求有所创新。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金刻魏注《明秀集》,论述了其版本、体例、价值、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明秀集》倦游归思主题,分析了其倦游与归思之情和此种情愫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介绍《明秀集》之隐逸情怀,并在与陶渊明的比较中体会其独有的特征。第四部分论《明秀集》之旷放情怀,首先是探讨蔡松年对苏东坡作品形式与内容的接受与继承及其成因,重在从与榜样不同之处的比较中,感受其矛盾的内心。其次将蔡松年与魏晋名流作比较,找出其相异之处。总之,通过探讨其作品产生的渊源,发现蔡词的特色是与其生存环境和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的。无论是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向往,还是对苏轼旷达人生的欣赏,亦或对魏晋风流的企慕,都在陈述着松年尴尬的人生境遇。这也决定了他在作品中所抒发的情怀,并不能消解其愁苦,蔡松年词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总的来说,本文试图对作家蔡松年及其作品《明秀集》作全面的观照与研究,由于条件和水平的限制,疏漏之处不可避免,但愿能对金代文学的研究有一丝微薄的贡献。
其他文献
该文首先探讨了"渔樵闲话"来源于宁代笔记小说《渔樵闲话》,该小说体在宋代或侧面影射社会时政,或反映当时的理学思潮.而元散曲中大量出现这一文学现象与其时代的特殊性有着
自从2013年刘德华与林志玲主演的电影《富春山居图》上映后,这幅千古名画便成了舆论热点。对绝大部分观众来说,《富春山居图》是一幅关于富春山水的国画,乃黄公望隐居此地时所作。然而事实果真如此么?  据部分学者的研究,该图很可能不是在描绘富春山水,本名也可能并不叫“富春山居图”。这样的解释无疑打破了大家一贯的常识,令人想去探索其中的来龙去脉。  黄公望款识中的矛盾  作为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一直为
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随着网络新媒介的发展,网络文学产生并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目前学术界对于网络文学自身存在的意义、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书面文学而呈现的新质性的讨
在《诗经》的篇章中,比兴意象尤其是隐语意象并不是对自然物象的简单移植与借用,而是《诗经》时代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同外在自然世界在特定文化背景上交融汇合的成果,是当时人
通过对新疆棉田覆膜种植模式的地膜残留对棉田及棉花产品的危害与风险调查,结果表明:残膜对棉田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土壤结构,对棉花生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机采棉
  本文介绍了张爱玲是一个典型的用女性话语写作的女作家。她巧妙地利用写作这一方式,通过含蓄而隐喻的写作策略,展示与演绎了在父权社会体制下女性被侵压、被凌辱的历史本相
该文共分三部分.在第一部分,该文认为,人的本质的形成包括这种两个辨证统一的 过程:感性升华为理性的过程和理性被感性突破的过程.在第二部分,该文认为,感性是人类文化的原始
本文意在通过对网络文学怪诞特征的研究,找出其在文学史上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文化根源和思想基础,从而说明其在文学和文化史上出现的必然性,发掘它在思想内涵、艺术表现形
E-Learning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本文主要讨
"悟"是中国古代诗学审美体验的核心范畴,它经历了一个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再向文艺美学范畴的深刻嬗变过程.其中,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是其很重要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