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土中微生物发酵过程对氧化铁还原的贡献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0602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土中氧化铁还原过程与稻田中碳、氮、硫、磷等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密切相关,Fe(Ⅲ)还原过程同时偶联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变价重金属的氧化还原过程,对稻田产甲烷过程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研究淹水稻田中Fe(Ⅲ)还原过程及其机理具有重要的地球化学和环境学意义。早先对Fe(Ⅲ)还原过程的认知主要集中在沉积物环境中,大量的研究证实氧化铁的异化还原过程是沉积物等厌氧环境中Fe(Ⅲ)还原的主要方式,而兼性共代谢还原过程往往与有机质的厌氧分解相偶联,被认为是Fe(Ⅲ)还原的次要途径。然而与沉积物长期处于厌氧环境不同,稻田水旱轮作的耕作方式所形成的氧化还原环境交替,使得微生物代谢有机质产氢过程成为电子传递链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关淹水稻田中微生物发酵有机质进行兼性共代谢还原氧化铁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研究采用厌氧恒温培养方法,采集我国不同植稻区的典型水稻土,比较不同水稻土理化性质和Fe(Ⅲ)还原特征的差异,揭示影响淹水稻田中Fe(Ⅲ)还原过程的主要因素;通过外源添加不同的小分子有机碳源和调节土壤pH条件,研究有机质厌氧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脱氢产氢过程和Fe(Ⅲ)还原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小分子有机碳、产氢、产酸对Fe(Ⅲ)还原过程的作用;通过荧光激发-发射光谱扫描研究不同水稻土中水溶性有机碳的荧光特性及主要组分,揭示水溶性有机质与Fe(Ⅲ)还原过程的关系;以生物炭为载体,利用其具有高含量的芳香结构和较强的吸附能力这一特点,采用低分子量有机碳修饰生物炭,研究其在促进水稻土Fe(Ⅲ)还原过程方面的潜能,从而将水溶性有机碳的电子传递功能和微生物发酵有机物对Fe(Ⅲ)还原的贡献这一理论应用于实践。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水稻土淹水后,Fe(Ⅱ)随淹水时间延长而逐渐累积,不同水稻土间Fe(Ⅲ)还原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在土壤理化性质中,有机质含量和无定形氧化铁含量是决定Fe(Ⅲ)还原特征的最主要因素,二者均与Fe(Ⅲ)还原潜势a和最大Fe(Ⅲ)还原速率Vmax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pH是影响达到最大Fe(Ⅲ)还原速率所需时间的主要因素。(2)水稻土中Fe(Ⅲ)还原过程对不同种类碳源调控的响应因土壤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微生物利用葡萄糖引起的土壤pH降低抑制了酸性水稻土中的Fe(Ⅲ)还原过程。水稻土中微生物利用不同种类碳源为底物的发酵脱氢产氢过程主要出现在培养初期,产氢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葡萄糖>丙酮酸盐>乳酸盐,且脱氢酶活性最大值对应的时间与微生物铁Fe(Ⅲ)原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率的时间(TVmax)具有一致性。培养体系中pH的降低表明H+的产生是微生物发酵有机碳源的主要产物,以Fe(OH)3为电子受体的还原过程显著消耗了微生物利用不同种类碳源发酵产生的的h2。培养体系ph与h2分压和fe(ii)累积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微生物利用有机碳源发酵产生有机酸、进而影响脱氢产氢特性并作用于微生物fe(iii)还原过程。(3)随着可利用营养基质和铁受体的消耗,淹水水稻土中的微生物群落和潜在fe(iii)还原菌呈现出了显著的演替。其中firmicutes是最为优势的类群,随着淹水时间延长相对丰度逐渐降低;acidobacteria、bacteroidetes、chloroflexi、proteobacteria和ignavibacteriae是第二大类优势群,相对丰度均随淹水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外源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碳源,使微生物群落演替滞后,从而使firmicutes大量富集,尤其是具有发酵产氢功能的clostridium和bacillus,且该滞后效应因碳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不同浓度葡萄糖富集下水稻土中形成以bacillus和clostridium为主、desulfitobacterium、solibacillus、anaeromyxobacter和paenibacillus等为辅的潜在fe(iii)还原菌群。结合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糖时微生物脱氢产氢特性和fe(iii)还原特征,验证了不同浓度葡萄糖调控下潜在fe(iii)还原菌群落结构变化与脱氢产氢过程对bacillus和clostridium群落结构变化的响应共同作用而影响fe(iii)还原过程。(4)调控水稻土初始ph使脱氢产氢过程中微生物活性、相应酶活性及fe(iii)溶解性发生改变而进一步作用于fe(iii)还原过程。当调节酸性和碱性性水稻土初始ph至强酸性或酸性时,淹水培养过程中脱氢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在碱性水稻土中产氢过程受到抑制而酸性水稻土中得以促进。虽然在此情况下酸溶性fe(iii)的浓度较未调节处理显著提高,但fe(iii)还原过程仍然受初始ph降低的抑制,因此在低ph条件下铁氧化物的溶解性并非是影响fe(iii)还原过程的主要因素。调节水稻土初始ph至中性、碱性及强碱性时,微生物的脱氢反应及fe(iii)溶解性不受ph调节影响,其中碱性水稻土调节至中性和酸性水稻土调节至中性、碱性及强碱性时氢气分压显著降低,使fe(iii)还原提前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体现出fe(iii)还原过程对氢气的利用和消耗。在不同初始ph水稻土fe(iii)还原的快速时期,可以表征代谢有机质微生物的活性的脱氢酶与fe(ii)累积密切相关。(5)水稻土中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发酵的脱氢产氢过程和潜在fe(iii)还原菌群落结构对初始ph调节的响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水稻土中的fe(iii)还原过程。当调节酸性水稻土至碱性后细菌群落结构受ph调节影响较小,淹水初期firmicutes受初始ph调节相对丰度有所提高。碱性水稻土中proteobacteria占细菌的比例随初始ph调节至酸性而升高,细菌群落结构因ph调节而存在较大差异。酸性水稻土中潜在fe(iii)还原菌相对丰度较未调节处理有所提高,对应于提高的fe(iii)还原对h2的消耗和提前达到的最大fe(iii)还原速率;碱性水稻土中潜在fe(iii)还原菌在淹水初期受ph调节抑制后,于淹水5d-20d相对丰度升高,对应于淹水初期受抑制的fe(iii)还原过程和淹水中后期显著的fe(ii)累积。(6)通过对不同水稻土水溶性有机碳三维荧光光谱扫描鉴定发现4个共有的类腐殖酸荧光组分,其来源以外源输入为主,内源输入为辅。水溶性有机碳的腐殖化系数与Fe(Ⅲ)还原特征参数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以陆源的大分子量UVC类腐殖酸对Fe(Ⅲ)还原特征的贡献最高,陆源的UVC+UVA类腐殖酸和海源的UVA海洋腐殖酸与Fe(Ⅲ)还原特征参数的相关关系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贡献最小。推测水稻土中水溶性有机碳的腐殖化程度及其中各类腐殖酸组分的含量与水稻土Fe(Ⅲ)还原能力正相关。(7)生物炭添加可以促进水稻土中微生物Fe(Ⅲ)还原能力,且促进作用随着生物炭粒度减小而逐渐增强。究其原因,一方面生物炭的水溶性有机碳作为电子穿梭体加速了Fe(Ⅲ)还原过程;另一方面生物炭的添加促进了游离氧化铁和硝态氮含量对Fe(Ⅲ)还原过程的贡献。采用葡萄糖修饰生物炭不仅可以促进水稻土中氧化铁的还原过程,也可以缓减生物炭的“碱性基团”引起的pH升高,且生物炭粒度越小作用越显著。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水稻土中微生物Fe(Ⅲ)还原过程相关的环境条件和Fe(Ⅲ)还原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探讨了水稻土淹水过程中微生物发酵有机质对Fe(Ⅲ)还原具有重要贡献,使水稻土中Fe(Ⅲ)的兼性共代谢还原机理及其贡献被重视,为进一步揭示淹水稻田中Fe(Ⅲ)还原的机理及提高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通过一次样品处理,同时用碘量法测定铜、巯基棉富集分离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金。不但可节省样品分别处理时所需的时间和试剂,而且测定的灵敏度和重现性也很理想。经
目的:探讨改进后的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及按压时间对皮下注射部位出血的影响。方法:将42例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例,分别采用传统注射法
青年教师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职业素养如何直接关乎到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高校青年教师成为承受压力的高危群体,对于这些教师的培训、教育和关注都应该加强。他们具体要面临的压力包括很多方面,主要体现在教学,科研等,同时还面临着职称的评定和晋升问题。此外,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自身的发展状况也会让其倍感压力,具体来说,会受到结婚和生子等问题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自然就加大了高校青年教师的压
<正>本刊论著与临床报道、实验研究等重点栏目中的重要文稿,多需附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内容应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
期刊
目的评价与研究针灸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对患者疼痛的改善。方法选取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
目的:对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喹硫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抑郁症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帕罗西汀,观察组患者口服帕罗西
艺术歌曲的特点是歌词意境深邃,旋律优美动人,侧重表现人的内心情感;而钢琴声部的音乐是其密不可分的部分。著名作曲家王祖皆、张卓娅创作的民族性艺术歌曲正是契合了这些特
通过论述了构建大学生党支部考核体系现状、意义、原则,进而提出大学生党支部考核指标内容,为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制度化落实、长效化推进”
摘要: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十分的丰富,也是人们娱乐的方式之一。人们在舞蹈的过程中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舞蹈。舞蹈成为各民族人们生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舞蹈也代表了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舞蹈和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舞蹈也开始成为一个民族的标志。本文将针对西北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发展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西北少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