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移植对高脂日粮诱发小鼠肠道屏障损伤后修复的研究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tz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高脂肪日粮摄入对动物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造成的损伤以及粪菌移植后对受损肠道屏障修复作用,为全球“无抗”、“禁抗”背景下动物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本研究以8周龄清洁级雌性KM小鼠做为模型,试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试验为制造肠道损伤模型,研究日粮脂肪水平对肠道屏障的损伤。选择6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正常饲喂组(ND组)、高脂饲喂组(HD组)、饥饿饲喂组(LD组)各20只。HD组采食高脂饲料,ND组小鼠与LD组采食普通饲料,HD组小鼠和ND组小鼠自由采食(约6g/d/只),LD组小鼠饲喂量为60%ND组(3.6g/d/只),饲养期为6周,其中前2周为预饲期,后4周为正饲期。第二部分试验为肠道屏障损伤的修复,研究粪菌移植和转变日粮对损伤肠道屏障的修复效果。选择4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分为粪菌移植组(FMT组)和转变饮食组(HDN组),移植的粪菌来自采食常规饲料小鼠的粪菌,小鼠饲养期为8周,其中前2周为预饲期,后6周为正饲期(3-6周各组饲喂高脂饲料,7-8周FMT组饲喂高脂饲料并作粪菌移植、HDN组饲喂常规饲料),饲养标准如第一部分。试验结束后,称重并每组随机选择6只小鼠进行解剖,观察小肠组织形态变化及测定空肠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基因在肠道屏障变化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高脂饲料摄入会显著增加小鼠体重,粪菌移植并饲喂高脂饲料会限制小鼠的体重增加。HD组增重极显著高于正常饲喂组(P<0.01),饥饿饲喂体重增加极显著低于正常饲喂组(P<0.01);粪菌移植和转变饮食都可以显著增加小鼠体重,但增重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2)高脂饲料摄入对小鼠肠道组织形态造成损伤,小肠各段绒毛高度(VL)极显著变短(P<0.01),空肠隐窝深度(CD)极显著增加(P<0.01),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比值极显著降低(P<0.01);而饥饿有益于小鼠肠道组织形态,空肠和回肠VL极显著增加(P<0.01),十二指肠和回肠V/C比值极显著增加(P<0.01)。粪菌移植和转变饮食都可以改善受损的肠道组织形态,粪菌移植可以使受损伤的小肠各段VL显著增加(P<0.01),空肠和回肠V/C比值极显著增加(P<0.01);转变饮食可以使受损伤的十二指肠和空肠VL极显著增加(P<0.01),空肠和回肠V/C比值显著增加(P<0.05)。3)高脂摄入和饥饿都会使空肠中Bacteroidota丰度显著下降、Firmicutes丰度显著上升(P<0.05),HD组在科水平上Lachnospiraceae、Bacteroidaceae丰度显著上升;Prevotellaceae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LD组Lactobacillaceae、Muribaculaceae丰度显著上升(P<0.05),Prevotellaceae、Lachnospiraceae丰度显著下降(P<0.05)。粪菌移植和转变饮食都会使空肠中Bacteroidota丰度显著上升、Firmicutes丰度显著下降(P<0.05);FMT组中Bacteroidaceae、Prevotellaceae、Helicobateraceae、Tannerellaceae丰度显著上升(P<0.05),Lachnospiraceae、Deferribacteraceae丰度显著下降(P<0.05),HDN组Bacteroidaceae丰度显著上升(P<0.05),Lachnospiraceae、Lactobacillaceae、Deferribacteraceae丰度显著下降(P<0.05)。4)HD组中空肠ZO-1、Claudin-1、Occludin m 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IL-1α、IL-1β、TNF-αm 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LD组中空肠ZO-1、Claudin-1、Occludin、IL-1α、IL-1βm RNA表达量极显著增降低(P<0.01)。FMT组中空肠ZO-1、Occludin、Claudin-1和MUC2的m 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极显著降低了TNF-α、IL-1β、IL-1αm RNA表达量(P<0.01)。HDN组中空肠Occludin的m 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TNF-α、IL-1β、IL-1αm 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高脂饲喂不利于动物肠道组织保持正常形态,可显著损伤肠道屏障结构,影响其正常功能;适度饥饿饲喂有益于肠道组织形态,增强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但能降低动物肠道紧密连接结构;粪菌移植和转变饮食都能有效改善或缓解高脂饲料摄入对肠道屏障造成的损伤,但粪菌移植的效果优于转变饮食的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高层、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建筑火灾发生频度已高居各个灾害之首。建筑结构在高温作用下材料性能会不可逆转的损伤,导致结构力学性能降低或破坏,从而影响建筑结构的正常使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主要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中,其遭受火灾后的修复和加固要求更为严格。本文主要对火灾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抗震性能进行机理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来掌握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火灾后抗震性能影响的规律
学位
目的:研究青海地区抑郁症患者血清中的相关差异代谢途径及差异代谢物。初步探究青海地区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抑郁症患者间的代谢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20例初发未用药抑郁症患者,并选择同期同年龄段身心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收集病例组及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学历、民族等基本信息。由专业精神科医师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病例的病情严重程
学位
为探究麦后复种绿肥毛叶苕子节肥效应及氮素的转化和去向,本文通过研究100%、85%、70%、55%、0%的施肥梯度下,单施化肥以及复种翻压绿肥毛叶苕子对土壤中的不同形态的氮关于植物吸收、NH3排放、N2O排放、氮素淋溶等四个主要损失途径研究,动态分析了减施化肥以及复种翻压绿肥毛叶苕子对植物的氮素吸收、不同阶段NH3挥发、N2O排放、不同土层铵态氮含量及硝态氮含量、硝态氮累积量、全氮、碱解氮含量,揭
学位
目的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不同海拔喜马拉雅旱獭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挖掘喜马拉雅旱獭低氧适应相关基因。方法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引胜乡(海拔2279 m,3例)、黄南州同仁县瓜什则乡(海拔3273 m,3例)、玉树州曲麻莱县麻多乡(海拔4452 m,2例)3个地区采集喜马拉雅旱獭肝脏组织共8例,于液氮中保存并带回,储存于-80℃冰箱。用痕量样品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喜马拉雅旱獭基因组DNA。
学位
随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文本资料无纸化加快推进,丰富的唐卡文化中的如地理、历史、宗教、医学等知识得到进一步沉淀,但沉淀的同时也带来知识繁杂冗余不易提取的缺点。为提取唐卡文本中积淀的知识,本文采用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对唐卡文化梳理并系统化,实现唐卡文化知识由非结构化向结构化知识的转变。本文基于知识图谱的构成成分,针对唐卡文化文本数据,重点围绕实体识别、关系抽取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
学位
伸臂桁架作为连接外框架与内核心筒的重要抗侧力构件,其耗能能力对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现有超高层结构实际工程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以某实际超高层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建筑为研究背景,以基于Perform-3D软件的数值模拟为主要研究手段,在罕遇地震荷载下,对结构整体的弹塑性耗能机制、各类构件的耗能情况、普通伸臂桁架的耗能能力、将腹杆替换为屈曲约束支撑(BRB)和牺牲-耗能型(S-ED)腹
学位
目的近年来,临床迫切需要寻求安全有效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八味沉香散是中国传统藏成药,藏医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其有抗心肌缺血损伤作用,但缺乏从细胞分子机制方面的探究和分析。因此本实验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八味沉香散在细胞水平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以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上清液中LDH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2%氧浓度下H9C2细胞缺氧/复氧模
学位
目的:本研究以八味沉香散为实验对象,建立体外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结合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八味沉香散含药血清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八味沉香散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损伤的心肌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空白血清添加量(0%、10%、20%、30%、40%、50%)对正常培养H9c2心肌细胞生存活力的影响,以此确定合适含药血清的工作浓度。将H9
学位
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转录因子是真核生物中的关键转录因子,具有典型的“手指状”结构与锌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结构,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至关重要。本实验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和在线软件对马铃薯中C2H2型锌指蛋白(ZFP)家族成员进行筛选鉴定,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晚疫菌诱导下StZFP基因的表达模式。基于生物信息分析和基因表达情况,在马铃薯青薯9号中克隆了StZFP16、StZFP59
学位
针对高速推进系统温度测量传感器的设计方法、测量误差等核心问题,综述了现阶段高速推进系统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温度测量的方法。其中,重点综述了辐射与红外测量、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及温度敏感涂料(TSP)等非接触温度测量技术在高速推进系统应用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并分析了上述温度测量技术存在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