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喷补灌水肥一体化管理对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调节的生理基础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71942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15-2016和2016-2017年冬小麦生长季,在泰安市道朗镇玄庄村(36°12′N,116°54′E)大田进行。供试品种是高产冬小麦山农29。试验采用三因素裂裂区设计,灌溉模式为主区,设置不灌水(W0)、畦灌(W1)和微喷补灌(W2);施氮水平为副区,设置传统施氮240 kg·hm-2(N1)和减氮20%施氮192 kg·hm-2(N2);拔节期追肥方式为副副区,设置深条施(T1)、均匀撒施(T2)和水肥一体化随水喷施(T3),研究灌溉模式与氮肥运筹对冬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同时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灌溉模式与追氮方式对冬小麦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特征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处理对小麦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W2灌水模式单次灌水量和生长季总灌水量均低于W1灌水模式。两灌水模式下,N1水平各处理土壤贮水消耗量及总耗水量均显著高于N2水平各处理,W2灌水处理对30-80 cm土层土壤贮水的消耗量显著低于W1灌水处理,对12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的消耗量较高,W2N2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W1灌水方式各处理。说明在传统施氮水平上减少20%施氮量,可降低麦田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与畦灌相比,微喷补灌灌水量减少,降低总耗水量,促进120 cm以下土层土壤贮水的利用,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2不同处理对麦田土壤硝态氮分布的影响拔节期补灌后,W2N1T3处理沿畦长方向硝态氮分布均匀度显著高于W1N1T2处理。W1灌水模式下,同一施氮水平,T2处理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深条施处理施肥行(T1-Y),但显著高于深条施处理非施肥行(T1-N),100-2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T1-Y,与T1-N无显著差异;同一拔节期追肥方式下,N1处理2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N2处理。W2灌水模式下,同一施氮水平,T3处理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T1-Y,但显著高于T1-N,40 cm以下无显著差异。说明无论是畦灌还是微喷补灌模式下,拔节期追肥深条施,施肥行与非施肥行土壤硝态氮分布不均,不利于小麦对追施氮肥的吸收。与畦灌追肥撒施处理相比,微喷补灌水肥一体化随水追氮能提高肥料养分分布均匀系数,减少土壤硝态氮向100 cm以下土层渗漏。3不同处理对小麦群体生长的调控W1灌水处理春季最大分蘖显著高于W2灌水处理。各灌水模式下,越冬期、返青期和拔节期群体均表现出N1水平显著高于N2水平。W1灌水模式下,两施氮处理的成穗数和成穗率均表现为T2处理高于T1和T3处理;W2灌水模式下,T1处理成穗数及成穗率均低于T2和T3处理。说明畦灌模式下,追肥撒施促进茎蘖成穗,可获得较高的成穗数和成穗率,减少20%施氮量,无效分蘖减少,成穗率提高。微喷补灌模式下,追肥深条施不利于茎蘖成穗,成穗数及成穗率降低。与畦灌相比,微喷补灌无效分蘖减少,成穗率提高,最终成穗数无显著差异。4不同处理对小麦花后旗叶光合与衰老特性的影响W1灌水模式下,N2T2处理花后20天和30天旗叶净光合速率、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及衰老酶活性均显著低于N1T2处理。W2灌水模式下,N2T3处理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及衰老酶活性均显著低于N1T3处理,与W2N2T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说明畦灌模式下追肥撒施,减少20%施氮量,灌浆中后期旗叶光合同化能力降低,衰老加快,不利于花后同化物的合成;微喷补灌模式下追肥水肥一体随水喷施,减少20%施氮量,花后旗叶光合同化能力、衰老酶活性均较高,有利于花后干物质的积累。5不同处理对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及利用的影响W1灌水模式下,N1水平各处理植株氮素积累量及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均高于N2处理,但营养器官氮素转移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均较低;同一施氮水平下,T2处理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T1和T3处理,但营养器官氮素转移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均显著低于T1处理。W2灌水模式下,同一施氮水平,T3处理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N1水平各处理氮素利用率显著低于N2处理。说明畦灌模式下,减少20%的施氮量,降低植株氮素积累量,但营养器官氮素转移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提高;拔节期追肥深条施,提高了营养器官氮素转移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微喷补灌模式下,拔节期追肥水肥一体化随水喷施有利于开花后植株氮素的积累,提高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6拔节期追施15N标记尿素示踪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W1灌水模式下,N2处理开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15N丰度、植株积累氮素来自追施氮肥的比例及15N积累量均显著高于N1处理;同一施氮水平下,开花期T2处理各器官15N积累量均显著高于T1处理,但成熟期T1处理显著高于T2处理。W2灌水模式下,开花期和成熟期N2T3处理各器官15N丰度及15N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说明畦灌模式下,减少20%施氮量,有利于开花后小麦对追施氮素的吸收,氮肥撒施促进拔节期到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但开花期到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降低,追肥利用率降低。微喷补灌模式下,减少20%施氮量,拔节期追氮水肥一体化随水追施促进小麦对追施氮素的吸收与利用。7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W1灌水模式下,2015-2016年,N2T2处理较N1水平各处理,穗粒数减少,成穗数提高,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2016-2017年,N2T1处理与N1水平各处理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W2灌水模式下,N2T1处理籽粒产量显著低于N2T2和N2T3处理,成熟期穗数显著低于N2T2处理,穗粒数显著低于N2T3处理;N2水平各处理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N1水平T2和T3处理。说明畦灌模式下,减少20%施氮量不会对产量造成负面影响;微喷补灌模式下,减少20%施氮量,追肥撒施或水肥一体化随水喷施均可获得较高产量,但氮肥深条施不利于籽粒产量的提高。综上所述,两灌水模式下,传统施氮水平上减少20%施氮量均能保持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微喷补灌水肥一体化随水喷施氮肥可保持较高产量水平的同时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其他文献
2011年我国贫富差距进一步凸显,物价上涨过快,区域收入发展不平衡,很多地方政府都对最低工资结构进行了调整.由于我国一直没有制定统一的关于最低工资标准制度,而目前主要是
研究了Fenton法和超临界水氧化法(SCWO)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果,并将Fenton法作为预处理方法和深度处理方法分别与SCWO联用处理垃圾渗滤液,探索其对提高渗滤液中主要污染物COD
防范财务风险、实现资金最优化利用,是服装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下,实现自身生存和谋求发展的基础。内部控制能够结合服装企业的经营现状与未来战略规划,确保企业各项工作能够
通过脑肿瘤发病原因、病理特征,探讨脑瘤的临床及诊断的特点和脑瘤并发症的病理特征与诊断方式,总结当代脑瘤新型临床治疗方式与辅助手段,并着重分析脑瘤并发症之一,出血性脑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预见性护理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选出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采用预见性护理的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作为A组,另选出在此基
采用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焦甜香型烤烟品种云烟97的优化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施用量主要影响烤后烟叶的产量、产值和感官质量;在产值达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技术与市场日造成熟、产品与服务日趋同质化下,各类企业为了提高其综合素质、加强市场竞争力,纷纷专注于其核心业务与核心技术.制造企业以非核心业务外包
位姿测量是机器视觉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在空间在轨服务、交会对接等航天任务以及工业制造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围绕位姿测量过程中的精度和实时性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2D/3
为了探明山西南部麦区节水省氮合理运筹模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9个水氮组合模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氮肥利用率、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氮互作对冬小麦拔节期
泄洪系统的设计功能,与大坝、引水发电系统相比,受重视的程度仍然不够,进度上一般作为次要关键线路考虑,现场管理力量的配置也相对薄弱。鉴于双江口水电站泄洪系统工程规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