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生活·民间——当代作家批评关键词与现实主义美学话语的裂变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批评泛指作家以论文、随笔、创作谈、访谈、对话、讲座、序跋、回忆录等多种方式进行的文学批评活动,是文学批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代作家批评对现实主义问题尤为关切,提出了“真实”“精神真实”“神实主义”“生活”“生活流”“民间”“民间写作”等一系列概念,以替代传统的现实主义话语体系。本论文选取当代作家批评中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真实”“生活”“民间”加以研究,对其相关话语进行分析。
  当代作家批评中的“真实”话语意在批判传统现实主义写作的“控构”特点,余华提出了“精神真实”的概念,将“真实”引向个体主观感受;而阎连科的“神实主义”则将“真实”等同于一种个体创造真实。当代作家批评中的“真实”话语在否定传统现实主义的同时也包含了内在的矛盾性,一方面是现实的“向内转”部分地导致了“现实”本身的缩减和抽象化;二是其精英主义立场导致了现实观照视野的狭窄化;三是对“真实”的追求易于走向刻意写“丑恶”的偏颇,从而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当代作家批评中的“生活”概念有现象、印象、经验三重含义,主张写“生活”以取代写“现实”,表达的是将现实向着具体、实在、日常、切近的方面还原的意愿。通过对“混沌说”和“生活流”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到,写“生活”的艺术实际上是“以俗当雅”的艺术,它包含了一种泛文化的美学观。写“生活”的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与现实主义美学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颇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话语。
  当代作家批评中的“民间”概念彰显的是一种破除单一官方立场的看待“现实”的方式。通过对“作为老百姓的写作”和“时代想象”等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民间写作”观念的核心,在于主张作家与所写对象即普通民众的文化认同。“民间话语”的审美政治内涵在于强调“异议”存在的合法性,强调“现实”之多样性和复杂性,强调个人记忆、想象和言说权利之于文化建构的重要性。
  当代作家批评中有关“现实主义”问题的言说是当代现实主义美学话语裂变的症候性表达。现实主义问题的核心在于“可见性”分配。当代作家批评所呼吁的是一种审美的平等,它主张允许所有的观看和意义阐释平等地进入艺术表象之中。中国当代现实主义美学话语裂变,一方面体现了现实主义话语的更新能力,另一方面预示了现实主义本土化与中国传统美学现代化并轨的前景,值得充分肯定。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该文在系统综述社会评价现状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根据社会评价的历史,分析总结出社会评价不同于一般经济评价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经济评价的关系,提出了社会评价的应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社会评价所需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和总体框架,对社会评价的各方面指标的确定进行了论述,进而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社会评价的模型,提出了社会评价的基本步骤,对各种评价因素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深
学位
操作风险带来的巨大损失引起了国内外银行业的关注。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列为银行业三大风险之一,并将操作风险纳入到最低资本监管要求,推动了操作风险管理的发展。由于我国对操作风险的研究起步较晚,管理水平相对低下,导致操作风险损失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如何在提高操作风险度量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防范操作风险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我国大多数银行还处于向真正意义的商业银行转型的过程中,内
学位
洪常秀被誉为韩国作家电影第一人,他从20世纪90年代韩国独立制片运动时期开始进行电影制作,凭借处女作《猪堕井的那天》一鸣惊人的他创作力充沛,至今已创作23部长篇电影。他的电影创作方式十分独特,在拍摄前通常没有固定的剧本,拍摄当天才会写出大纲,演员在拍摄前也并不知道剧情。他同时兼任制片人,电影大多以极低的成本拍摄,演员也多以低价或免酬的方式进行演出,因此在他的创作中有很多偶然和开放的元素。在迄今为止
学位
在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要求下,提升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正是跟进我国文化战略的重要方式。中华民族得以长盛不衰的根源在于源远流长的厚重文化,而文学因其艺术特征能对特定的文化环境进行广阔的表现及深度地挖掘,也因此成为当前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优秀的乡土题材小说作品实为首要选择。以贾平凹先生的作品为其中代表的陕西乡土文学,在翻译领域至今仍具有巨大研究和开发
学位
在媒介环境学的学科视野下,人类接触外部世界的任何技术都可以看作媒介,而真正对人类自身产生感知影响的,不是媒介技术所传播的内容,也不是媒介背后的社会权利和意识形态,恰恰是媒介技术本身带来的感知转变。人工智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至今,日益增显出了计算机智能的媒介效应。得益于统一场论下的技术构建逻辑,人工智能突破了机械媒介线性割裂,单一区分的审美感知模式,将人类审美感知迁移至了完整统一,全类卷入的感知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