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生肌因子(肌源性调节蛋白)在横纹肌肉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探索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石蜡包埋横纹肌肉瘤组织中检测融合基因PAX3-FKHR;分析生肌调节因子、DNA倍体和其它预后因子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评估其作为横纹肌肉瘤预后因子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1983~2003年间存档的128例横纹肌肉瘤(RMS)。第一部分研究中包括另外30例对照组非横纹肌源性恶性肿瘤,其中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平滑肌肉瘤、滑膜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及恶性纤维组织性细胞瘤各6例。研究方法为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VTM二步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生存率计算采用寿命表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Log-rank生存分布检验。对于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通过变量逐步引入的方法进入COX回归模型,从而排除变量之间的干扰因素,确立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生肌因子MyoD1、myogenin在横纹肌肉瘤细胞核中表达,MyoD1阳性率为76.56%(98/128);myogenin阳性率为81.25%(104/128),两者在正常横纹肌中均不表达;α-Sarcometic Actin、myoglobin、myosin、Desmin、Vimentin、NSE均在胞浆中表达,α-Sarcometic Actin阳性率57.03%;myoglobin阳性率为48.43%;myosin阳性率为46.09%;Desmin阳性率69.53%;Vimentin阳性率为84.38%;NSE在14例(10.94%)横纹肌肉瘤中表达灵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Vimentin、myogenin、MyoD1、Desmin、α-Sarcometic Actin、myoglobin、myosin和NSE;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MyoD1、myogenin、NSE、myoglobin、myosin、Vimentin和Desmin;实验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myogenin、MyoD1、Vimentin、Desmin、α-Sarcometic Actin、myoglobin、myosin和NSE。经统计学分析MyoD1、myogenin与其它指标相比,其灵敏度、特异性及实验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MyoD1与myogenin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它指标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和不同组织学分级的横纹肌肉瘤中,MyoDI与myoge血各自的表达强度也有明显差异,P<0.05。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本组研究中融合基因探针为自行设计,经荧光原位杂交,仅见检见7例融合基因,全部7例病例均为腺泡型横纹肌肉瘤;组织学类型n级以上;MyoDI及myogenin均呈m级以上强阳性表达。除一例失访外,其余6例全部死于本病。流式细胞检测DNA倍体结果:经统计学分析,DNA倍体与横纹肌肉瘤组织学类型和MyoDI及myogenin表达有关,超二倍体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中多见,而腺泡型横纹肌肉瘤中以近四倍体DNA为特点,多周期现象多见于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最长的五年生存率见于超二倍体组横纹肌肉瘤中,在超二倍体之后,五年生存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二倍体、近四倍体、次二倍体和多周期细胞横纹肌肉瘤。尽管DNA倍体作为单独因素对横纹肌肉瘤生存期有影响,但经多因素回归分析,DNA倍体不能作为独立判断横纹肌肉瘤预后的指标。结论:生肌因子MyoDI及myogenin免疫组化染色可用于横纹肌肉瘤的诊断,特别可用于胚胎型及腺泡型横纹肌肉瘤与其它非横纹肌肉瘤的鉴别诊断,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实验有效率高。本研究自行设计的融合基因探针,结构正确,检测有效,但灵敏度尚待提高。融合基因能否用于鉴别诊断腺泡型横纹肌肉瘤,是否可以判断预后还需扩大检测样本数量进一步证实。横纹肌肉瘤的DNA倍体变化主要形式为超二倍体DNA,其次,多周期现象也很常见,提示横纹肌肉瘤为异质性高的恶性肿瘤。DNA倍体改变程度不同,以及S期细胞百分比不同作为单因素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但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均不是影响横纹肌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能做判断横纹肌肉瘤患者预后独立指标的项目有: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生肌因子My0DI、myogenin的表达强度、P53以及CD31阳性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