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南京城区有机质含量(TOC)1.03%、3.95%两种土样为研究对象,在试验的基础上,探索了土壤CO2释放速率与温度、含水率、培养方法、季节、微生物、有机质含量等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试验结果对相关机理进行了分析,取得成果如下:(1)在10-60℃温度区间内,当含水率较低时(8-10%),二种土样的CO2释放速率变化不大;当含水率从18.60%变化到37.89%时,TOC1.03%试样CO2释放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Q10随温度升高先减小后增大,最低点在45。C;而TOC3.95%试样,当含水率从19.20%变化到28.98%时,CO2释放速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Q10先减小后增大;根据试验结果得出微生物分解与热分解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土壤CO:释放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在较高温度下热分解取代微生物分解占主导地位。(2)在8.64-37.89%区间内,TOC1.03%试样CO2释放速率在12℃时基本不随含水率变化;在其余温度下,试样释放CO2的最优含水率出现在18.60-28.98%之间,含水率过高和过低都会抑制CO2释放,而C10在8.64-18.60%区间,随含水率升高而增大,在18.60-28.98%内,基本不随含水率变化;在9.12-28.98%含水率区间内,TOC3.95%试样CO:释放速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并未出现最优含水率,但增速变缓,Q10在较高温度下变化不大,稳定在0-2之间,而在较低温度下,Q10在9.12-19.2%区间随含水率增大而增大,在19.2-28.98%区间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上述试验现象由土中微生物酶的适应性与氧气含量共同决定。(3)TOC1.03%试样,当含水率18.60%时,在10-60℃区间内,不同温度下直接升温法测得的试样CO2释放速率都大于连续升温法测得的数据,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差距逐渐变大;同时连续升温法测得的数据在10-60℃区间内出现了最优温度,在50℃附近;连续升温法测得的数据偏低,是由养护过程中基质的损耗引起的,温度越高,损耗越大,因此室内直接升温法测得的数据较准确。(4)室内试验中,季节的变化也会导致试样CO2释放速率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冬季试样CO2释放速率普遍大于夏季,但两者的Q10规律相似,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土壤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有关。(5)灭菌处理后的试样,CO2释放速率小于有菌的试样,但仍具有一定的释放速率,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确实主导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及CO2的释放,同时又有很强的再生能力。(6)有机质含量越高,试样CO2释放速率越大,同时在较高温度下,TOC3.95%试样CO2释放速率温度曲线与TOC1.03%存在差异,这些现象是由有机质含量与成分的差异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