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脂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ban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脂肪组织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释放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肪因子,这些脂肪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引起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直接或间接影响内皮功能和血管健康。内脂素,也称为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的脂肪因子,主要由内脏脂肪组织产生,具有类胰岛素活性,与肥胖及肥胖相关性疾病有关。内脂素也是一种新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剂量依赖性上调人单核细胞IL-1β、IL-6和TNF-α表达,各种炎症性疾病血浆内脂素水平增高。此外,内脂素还是一种新的血管炎症介质,可提高THP-1单核细胞MMP-9活性和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和IL-8水平,诱导内皮细胞分泌ICAM-1和VCAM-1,增强内皮细胞MMP-2和-9的活性。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内脂素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有症状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较无症状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内脂素基因表达显著增强;冠心病患者,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显著增高。内脂素定位于不稳定斑块富含脂质的泡沫巨噬细胞,可能在斑块不稳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T-1是内皮细胞分泌的迄今已知的作用最强的血管收缩肽,能够收缩血管,促进炎症反应,促有丝分裂和增殖,刺激自由基生成和激活血小板。内皮素(ET)-1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内皮功能障碍有关。血管内皮损伤刺激ET-1表达,触发内皮黏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而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疾病发病的初期阶段,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经典观点认为,内皮来源的舒张因子NO、前列环素和内皮依赖性超极化因子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引起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导致内皮功能障碍。目前观点认为,ET-1的产生增加和生物活性增强可导致内皮功能障碍。ET-1可能通过降低NO的生物利用度,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临床研究显示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内皮功能受损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与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呈显著负相关,发现内脂素可能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但是作用机制未明。尽管最近有研究提出内脂素很可能通过激活NF-κB通路,增加内皮细胞炎症因子IL-6、IL-8和黏附分子ICAM-1、VCAM-1以及E-选择素基因的表达,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然而内脂素能否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ET-1基因,进而损害内皮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人重组内脂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T-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内脂素诱导内皮细胞表达ET-1基因的信号转导机制,为内脂素损害内皮功能、促进AS提供新的依据。研究方法:1、细胞培养:不同浓度内脂素与HUVECs孵育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和细胞培养上清液。抗氧化剂NAC、MEK抑制剂U0126与HUVECs预孵育,再加入500ng/ml浓度的内脂素孵育,收集标本用于指标检测。2、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ET-1蛋白浓度。3、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内皮细胞ET-1 mRNA的表达水平。4、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细胞内ROS检测。5、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内皮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活性。6、采用非放射性电泳迁移实验(EMSA)检测核转录因子AP-1的活性。结果:1、内脂素与HUVECs孵育0、6h、12h和24h,随着孵育时间延长,内皮细胞ET-1蛋白分泌增加,24h时ET-1蛋白浓度最高(42.77±3.80 vs 0.67±0.03,P<0.001)。不同浓度内脂素0、50、150、500、1500ng/ml与HUVECs孵育24h,随着内脂素浓度增加,内皮细胞ET-1蛋白分泌增加(19.36±2.56 vs 26.82±1.93,32.58±3.77,42.77±4.16,51.77±4.48,P<0.01)。内脂素剂量依赖性上调内皮细胞ET-1蛋白分泌。2、内脂素与HUVECs孵育0、4h、6h和12h,4h内皮细胞ET-1 mRNA水平开始增高(P<0.05),6h达到高峰(P<0.05),随后下降。不同浓度内脂素0、50、150、500、1500ng/ml与HUVECs孵育6h,随着内脂素浓度增加,内皮细胞ET-1 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内脂素剂量依赖性上调内皮细胞ET-1 mRNA表达。3、内脂素与HUVECs孵育30min,内皮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增高(106.51±26.52 vs 27.94±4.18,P<0.05)。抗氧化剂NAC预处理内皮细胞,显著抑制内脂素诱导的细胞内ROS增高(43.47±5.22 vs 106.51±26.52,P<0.05)。4、内脂素与HUVECs孵育6h,内皮细胞ET-1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NAC预处理内皮细胞,显著抑制内脂素诱导的ET-1mRNA表达(P<0.01)。同样,内脂素与HUVECs孵育24h,显著增加内皮细胞ET-1蛋白分泌(40.12±4.72 vs 18.28±2.45,P<0.01);NAC预处理内皮细胞,显著抑制内脂素诱导的ET-1蛋白分泌(20.54±2.67 vs 40.12±4.72,P<0.01)。5、内脂素与HUVECs孵育0、10min、15min、20min和30min,内脂素诱导ERK p42和p44磷酸化,10min磷酸化反应显著增加,15min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内脂素与HUVECs孵育15min,内脂素显著增加内皮细胞p-ERK1/2活性;NAC和U0126预处理内皮细胞,显著抑制内脂素诱导的p-ERK1/2活性增加,并抑制内脂素诱导的ET-1 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6、内脂素与HUVECs孵育1h,核转录因子AP-1活性增加;NAC和U0126预处理内皮细胞,抑制内脂素诱导的AP-1活性增加。结论:1、内脂素在体外能够剂量依赖性上调HUVECs ET-1基因表达。内脂素很可能通过激活内皮细胞高表达ET-1导致内皮功能障碍。2、内脂素诱导HUVECs产生ROS,抗氧化剂NAC抑制内脂素诱导的ROS增加,并抑制内脂素诱导的ET-1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ROS在内脂素诱导的ET-1基因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3、内脂素激活内皮细胞ERK1/2通路,NAC和U0126可阻断内脂素诱导的ERK1/2通路激活,同时抑制内脂素诱导的ET-1 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内脂素激活的ERK通路是氧化还原敏感的信号通路,是内脂素诱导ET-1基因表达的关键环节。4、内脂素增加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AP-1活性,NAC和U0126可抑制内脂素诱导的AP-1活性增加。AP-1结合序列是内脂素诱导的ET-1基因表达的重要顺式作用元件,氧化还原敏感的AP-1在内脂素诱导ET-1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ROS通过ROS依赖机制介导AP-1激活,ERK通路参与内脂素诱导的AP-1激活。5、内脂素至少部分通过ROS-ERK介导的AP-1依赖通路上调ET-1基因表达。
其他文献
磁电复合材料能够实现高效的磁电转换,作为磁场传感器、能量收集装置、电子器件等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从力学的角度出发,以进一步优化磁电复合材料性能为目标,提出
宁蒗县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能够大幅度提升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更好适应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促进农业生产经济工作的良好开展。该文主要是从宁蒗县农村
【正】 (一)四大刻书帮 清代四川刻字印书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成都帮、岳池帮、重庆帮、绵竹帮四大帮口. 成都帮 又称省帮,是四川刻字印书业恢复发展最早的帮口。
农村家庭人身风险管理是农村风险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根本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的需求,迫切需要发
本文利用北京市主要水库(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5个气象站实测气象资料与2个水文监测站逐日径流资料,应用SWAT水文评估模型对潮白河流域1981-2008年逐月径流进行模拟,分析
为量化座椅坐垫发泡密度对车辆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建立了中国95百分位体征的人体有限元模型和不同发泡密度的驾乘人员-座椅模型,进行驾乘人员与不同发泡密度座椅之间
针对异型坯连铸二次冷却过程,基于凝固传热理论建立其二维凝固传热模型,采用非等间距网格离散空间区域,采用显式有限差分算法离散传热方程。以铸坯温度为控制目标建立了PID反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脱位的原因,以期防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脱位。方法:选择2002-01/2007-06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共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48例(406髋),在治疗和随访中,共
中国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现在正处于经济或产业结构的调整期。在我国,国有性质的企业(含事业单位)似乎天生就具有官僚化的特征。这类企业的人事选拔、任命、罢
采用弹性空间体内部一点受集中力的 Kelvin 解,推导了拉力型锚索锚固段的附加应力和位移分布的理论公式,并依此推出了锚固段周边的剪应力分布公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锚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