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体系中媒体网关过载控制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j1988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一代网络作为一种整体的网络解决方案,属于业务驱动的网络,它采用开放的网络构架体系,实现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与承载分离,从而使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灵活有效地实现业务的提供。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媒体网关是软交换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软交换控制与承载分离的体系结构下,媒体网关处于接入层的位置,负责将各种用户或网络的媒体流综合的接入到核心网络。在应对网络中突发和不可预料的大量业务请求时,软交换体系中媒体网关的过载控制技术是软交换实现服务质量保证的关键技术,它对于确保软交换网络的稳定性,从而高效、优质地提供软交换业务起着重要的作用。软交换体系作为新的网络模式,其对媒体网关的过载控制机制是过载控制技术的核心。 由于按照标准的下一代网络的概念,媒体网关不具备任何呼叫控制的功能,它只按照软交换控制层设备媒体网关控制器的指令来执行操作。因此本文研究的软交换体系下媒体网关过载控制是一种由媒体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器共同作用构成的反馈型业务流量控制机制。 本文首先介绍了软交换体系下媒体网关过载控制的研究现状,同时也介绍了现有的多种网络结构下的过载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接着介绍了软交换体系的架构,并对H.248协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根据软交换体系下控制与承载分离的特点,重点研究了软交换体系中媒体网关过载控制的相关问题,包括过载控制的原理,媒体网关的过载检测方法,媒体网关控制器采用的过载控制算法、结合关联优先级的过载控制机制,以及过载控制评价准则等。然后基于H.248协议的过载控制包,提出了媒体网关的过载控制策略,构建了基于消息反馈的过载控制模型,阐述了该闭环控制模型的工作原理。最后,根据构建的过载控制模型进行了初步的OPNET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控制模型可有效地控制媒体网关在大呼叫量下的过载,并在保证比较高的呼叫接通率的同时保证网络的性能。
其他文献
今天,嵌入式系统已经无处不在,从汽车、家用微波炉、PDA、电视机,到工控生产现场、通讯、仪器、仪表、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军事装备、消费类产品等方面,都能发现嵌入式
Internet的开放性和日益增长的规模,为人们提供了自由交换信息的便捷手段。同时巨大的开放信息源也使一些恶意的和不良的(反动、色情等)内容信息趁机而入,成为用户获取有效信息
图像插值在图像处理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线性插值和非线性插值两类,其中线性插值方法计算简单,插值效率高,能够在光滑的图像区域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但是由于线性插值算法
设计性能逼近信道容量、编译码复杂度较低的实用好码是现代信道编码领域研究目标之一。低密度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码是一种能够逼近Shannon容量限的信道编
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网络处理器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作者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就无线局域网监测系统和Intel网络处理器所做的研发
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导致既有通信设施损坏时,透地通信就成为救援通信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针对透地信道衰减大、干扰强的特点,研制了具有干扰抑制功能的超宽带扩频透地通信系统
企业信息检索是信息检索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旨在帮助企业快速分析内部网络上的内容,实现高效的内容管理,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目的。企业信息检索既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可
集成了传感器、微机电系统和网络三大技术而形成的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本文在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展望了一些有价值的
二十世纪末Internet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继PSTN之后的世界范围内的通信网络,其带来的深远影响使得以IP为核心的分组交换数据网络成为当今通信网演化的主流方向之一。在目前以数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这标志着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传播最大的媒介,与人类的生活变得息息相关,互联网的每次技术革新,都给人们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