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研究--基于需求侧的视角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u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消费信贷是居民重要的融资需求之一,互联网金融可以而且也应该在汽车产业大有作为。国内需求(含进口贸易)和国外需求(出口贸易)是中国汽车产业市场需求的两大组成部分,本文系统研究互联网金融对中国汽车消费及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有利于揭示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更好地利用互联网金融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本文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实证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中国汽车消费及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基于互联网金融对高档、中档和低档汽车消费的影响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汽车消费整体影响的发生路径;互联网金融由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等金融模式构成,本文还尝试实证研究了具体互联网金融模式第三方支付对中国汽车消费及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不同互联网金融模式对汽车产业市场需求侧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互联网金融对中国汽车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互联网金融对不同档次汽车消费的促进效应具有差异性;互联网金融对中国低档汽车消费的促进效应最大,其次是高档汽车,对中档汽车消费的促进效应最小;第二,第三方支付对中国汽车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第三方支付仅对中国低档汽车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高档汽车和中档汽车消费的促进作用均不显著;第三,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对中国汽车出口贸易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第三方支付对中国汽车出口贸易的均衡影响明显小于互联网金融;第四,互联网金融对中国汽车进口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第三方支付对中国汽车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这与第三方支付对中国高档汽车和中档汽车消费均没有显著影响的结论是一致的,也说明互联网金融对汽车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主要是第三方支付以外的其他互联网金融模式推动的。最后,本文结合上述研究结果,为促进互联网金融更有效地服务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不同年龄阶层人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会对居民消费产生重大影响。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快速转型期,老龄化与少子化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显著特征。人为的政策干预,加速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进程,从年轻型转变为老年型仅用了20余年时间。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富后老”的老龄化不同,我国的老龄化则是先老”。在此背景下,本文使用我国2003年-2018年31个省
学位
在中国财政分权的体制下,地方政府展开的税收竞争在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阶段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现在我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在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我们主要追求经济发展的效益与质量,它是否依然能够适应我们的新发展要求?是否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可以有效弥补现有体制机制的缺陷,制定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这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
学位
国家高新区是承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主阵地,不仅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与日俱增,也对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虽然国家高新区成绩斐然,但由于受到发展空间、管理配套、创新机制、政策环境等多方面的限制,其建设发展还面临瓶颈。本文试图跳出高新区范围,在测度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基础上,研究区域创新环境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以期促进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的提升。  本文借鉴国外学者Ton
经济的长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国家创新,更离不开企业创新。创新一直以来都是经济领域长盛不衰的研究课题。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有从政策环境、金融市场效率等外在因素进行研究的,也有从企业内部管理、财务状况、企业规模等企业内部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的,却少有从集团内部知识溢出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探讨企业集团层面的知识溢出无论对于完善企业创新相关理论,还是对于国家、企业等创新主体制定更加有效的促进创新的策略都有重要
学位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规模快速扩张,随之带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现状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污染范围广。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因此,当前的重心应是如何在采取环境规制控制环境污染排放的同时,提高企业的资源使用效率。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环境规制和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首先
随着各国开放程度加强,传统形式的贸易壁垒作用被不断消减,全球贸易自由化水平不断提升。虽然各国贸易制度日渐开放,但当前贸易自由化已达较高水平,继续采用消减关税的方式来扩张全球贸易后劲乏力。而海关腐败、清关效率以及监管保护等非关税壁垒制约作用不断增强,不仅成为阻碍贸易发展的主要形式,同时还损害了贸易自由化和社会总福利。我国作为出口贸易大国,各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如何?基于此
学位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攀升,其中因外贸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也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量迅速跃升至全球第一,而在此过程中,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尤以近些年空气污染中的PM2.5污染最为突出。因此,研究进出口贸易与PM2.5污染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不同产品、行业对PM2.5污染又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我国坚持贸易自由化道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通过签订贸易协议为我国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经贸环境,促进了我国出口的快速发展。然而,贸易政策具有不完全契约性,近年来以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发达国家为维护其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不断对现有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提出挑战,再度掀起以单边主义为主要特征的逆全球化浪潮,导致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随着全球合作的不断加深,开放经济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愈来愈重要。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被国际投资驱使形成要素配置新格局,国际投资亦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因此有必要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视角研究我国劳动报酬份额的波动。  全球化恶化了劳资冲突,开放经济下劳动者议价能力对劳动报酬份额的作用凸显。基于劳动报酬份额变动的基本模型,本文从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劳工保护两个方面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劳动者议价能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双边贸易经历了由扩大开放转向摩擦不断的过程,至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升级后,中美双边贸易关系走向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受到各界的关注。但已有研究鲜少关注双边关税变化对两国生产者利得的影响机制以及中美贸易冲突升级是否会给两国的工业行业利润带来提升或冲击。  本文基于Melitz-Ottaviano模型推导理论模型并构建中美两国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美双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