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弹性偶应力C<'0>和C<'1>理论及有限元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连续介质力学被成功地用于宏观结构力学性能分析。然而,一系列微观实验表明尺度效应广泛地存在于微米级的工程问题中。传统连续介质力学无法解释尺度效应,于是偶应力/应变梯度理论就成为力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偶应力理论引入了材料的特征长度,能够在连续介质力学框架内较好的反映材料的尺度效应。偶应力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般偶应力理论和约束转动偶应力理论。目前求解偶应力理论的方法主要是有限元法,对于一般偶应力理论的求解,只需构造Co连续的位移单元,于是一般偶应力理论也被称为C0类偶应力理论;与之对应,约束转动偶应力理论求解时要构造C1连续的位移单元,被称为C1类偶应力理论。目前,很多学者致力于两类理论求解方法的研究,也有学者采用罚函数法来逼近C1类偶应力理论。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两类偶应力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仔细的分析,对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叙述。本文对c0类偶应力理论中的第二剪切模量Ga进行了讨论,认为对Ga的定义是分清两类偶应力理论界限的关键:如果Ga是严格按照材料特性定义的常数,此时的理论为真正意义上的C0类偶应力理论;如果Ga可以随便变化,此时的理论为C1类偶应力理论的罚函数法。采用8结点等参元和RICT9+RT9单元分别对两类理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传统无屈服面统一本构理论利用“背应力”描述材料的各向异性硬化。然而在无屈服面理论中,“背应力”并不能全面地反映金属材料各向异性硬化的微观机制。   本文通过分析金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高压直流输电(HVDC)技术和串联电容补偿技术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实现上得到了长远的进展。而串联电容补偿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深入研究次同步振荡发生的机理与如何有效抑制次同步振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次同步振荡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分别阐述了引发次同步振荡的四种基本类型和产生机理。基于IEEE次同步振荡第一标准模型,
盐岩由于其致密、损伤自愈合和塑性变形能力大等优良的物理力学特性,被世界公认为是石油、天然气地下存储、放射性核废料处置以及压气蓄能的理想介质。但我国的大多数盐岩矿床
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分为离网发电系统和并网发电系统。并网发电系统要求电站级别高,一般必须为国家级,且投资大、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因此发展受到局限。与此相比,分布式光伏发电
混凝土是一种由骨料和水泥砂浆组成的非均质复合材料,由于其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等特点,从而被广泛地使用于建筑等领域。作为被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的混
在如今的时代,新闻传播的方式更加多样,信息资源也更加丰富,进而提升了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复杂程度.要想更好地应对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必须了解展现节目特色的重
无铅化和微型化已经成为电子封装的发展趋势,温度环境对无铅焊点的力学性能及连接可靠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纳米压痕法对高温条件下无铅焊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飞速进步,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融媒体”就是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进行整合并充分利用起来.随着社会传播方式的不断转化,我国的广播电
目前,对于混凝土结构可靠性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强度为C20~C40的普通混凝土结构上,而对高强混凝土结构可靠性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高强混凝土在建筑结构、桥梁结构中越来越多
随机共振与反常过程都是各个自然学科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前者是非线性系统、噪声和输入信号之间产生的一种协同现象。后者在时间上具有非马尔科夫性质,或者在空间上具有非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