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LDH患者责任病灶神经功能及其对退变腰椎间盘模型兔神经纤维内向生长的影响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研究电针对LDH患者责任病灶神经功能的影响,为电针治疗LDH提供临床依据。
  2.研究电针对退变椎间盘模型兔有髓神经纤维内向生长的影响。
  方法
  1.临床研究
  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符合纳入标准,并行腰椎MRI检查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的受试者共60例。依据1984年日本腰椎JOA评分表和2012年北美脊柱协会(NASS)关于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指南,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表,分析患者神经根受压的部位确定责任病灶,对患者夹脊电针治疗前、治疗后(隔日/次,2周/疗程,共2个疗程)的神经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
  2.动物实验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模型+假电针组共5组。每组各4只。正常组饲喂方式不变,不施加其他处理;模型组进行造模处理后,不施加其他干预;假模型组造模时不对椎间盘施加压力,其他干预与模型组相同;模型+电针组的针刺治疗起于造模成功后的第1天,6天的连续治疗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1天,总计进行4个疗程;模型+假电针组,同模型+电针组,但针刺夹脊穴不通电。在饲养第28天后,每组4只,行腰椎间盘DWI和DTI扫描,评定造模结果,对比椎间盘影像学表现。椎间盘组织学研究:通过HE染色方法观察椎间盘的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标记神经纤维内向生长:分别对NF、SP标记并评分,观察电针对退变椎间盘的保护作用。观察神经纤维在椎间盘的内向生长。
  结果
  1.临床研究结果
  治疗后患者感觉功能、运动功能、直腿抬高或直腿抬高加强、腱反射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总分较前增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60例患者神经功能总体改善指数为25.84%,总体改善率为79.38%,其中改善率为优的患者数占总治疗人数的56.67%,改善率为良的患者数占总治疗人数的38.33%,改善率为一般的患者数占总治疗人数的5.00%,无改善率为差的患者。
  2.动物实验结果
  HE染色:正常组与假模型组椎间盘髓核区呈椭圆形,纤维环排列整齐致密有序,与髓核之间界限清楚,髓核为高度凝胶状物质。模型组椎间盘髓核皱缩,纤维环排列松散,出现较小的裂缝。经过电针治疗28天后,纤维环重新排列,细胞外基质含量增加,退变椎间盘组织有再生迹象。假电针治疗28天后,退变椎间盘再生迹象不明显。正常组、假模型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模型+假电针的NF200阳性染色率均数分别为:9.03%、9.47%、50.14%、26.88%、48.08%。正常组、假模型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模型+假电针的SP阳性染色率均数分别为:7.98%、9.64%、49.51%、34.89%、43.38%。
  结论
  1.临床研究
  电针夹脊对LDH患者神经功能各方面均有改善作用。电针夹脊对LDH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疗效。
  2.动物实验研究
  椎间盘退变后,伤害性刺激的神经表达明显上调,由纤维环外层向髓核浸入,退变椎间盘存在神经内向生长的现象。电针能下调退变椎间盘内P物质的表达,缓解椎间盘退变诱发的疼痛传递,电针能下调椎间盘内NF的表达,抑制神经内向生长。通过电针的干预可使纤维环营养重新分布,对椎间盘退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通过对中医古籍中消渴病的舌象、脉象与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现代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方法:使用电子工具书《中华医典》第五版,将消渴相关词汇,共14个:“消渴”、“消中”、“消瘅”、“肺消”、“膈消”、“风消”、“脾瘅”、“渴利”、“消利”、“内消”、“肾消”、“上消”、“中消”、“下消”作为检索词,检索出相关古籍文献,并在检索结果中以“舌”、“脉”分别做为检索词,对检索结果进行2次检索,
学位
目的:  慢性应激指机体在长期缓慢的外界环境及精神压力刺激下产生的一种生理及心理障碍。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往往因社会压力、不良情志刺激而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的状态之下,使精神和社会因素引发的疾病日益增多,严重危害公共健康。其中,慢性应激已成为影响胃肠功能的重要病因之一[1]。前期从慢性应激致胃肠功能紊乱的脑肠肽变化、PFC-NAc-VTA神经环路变化,深入研究了中医肝郁犯胃发生机制,最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