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动与传热(火用)损的换热网络优化方法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angq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换热网络是过程工业中能量回收的重要系统,其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过程系统的能耗和经济性。因此,换热网络的综合优化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此同时,现有的各类换热网络的综合方法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迫切需要深入研究。   在现有的各类换热网络的综合方法中,夹点设计法较为成熟,但它是从能量角度进行分析问题的。本文从(火用)损失角度进行换热网络综合并考虑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针对(火用)损失较大、碳排放量较多的过程系统,进行换热网络综合的研究。本文围绕这一主题,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如下:   1.从求解换热网络传热(火用)损失和流动(火用)损失两个方面做出了总结,并分析了各方法的优势和尚待改进的地方。详细地论述了本文换热网络传热(火用)损的求解方法,通过网络匹配单元的流动与传热(火用)损的关联式,推导出了一种换热网络流动(火用)损的求解方法。   2.在基于流动与传热(火用)损的换热网络综合方法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碳排放目标,着重研究讨论了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和换热网络碳排放费用的求解。在当前更加注重企业生产环境影响的情况下,考虑碳排放因素是合理的,也更接近实际情况。   3.以投资费用最小化对网络超结构进行优化。提出了基于流动与传热(火用)损的系统性换热网络综合方法,给出运用此方法进行网络综合的流程步骤,使网络综合程序化,并通过案例对此方法进行研究和讨论。   4.借助于MATLABGUI设计平台,开发了关于换热网络综合的软件系统HenDesign,该软件系统可同时实现夹点设计法、基于(火用)损失的方法和△T-贡献值法的基本功能,能够实现对应参数的寻优,以及网络超结构匹配的输出,并结合案例介绍了软件的具体功能设计和操作步骤。软件为本文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验证和比较平台,随后的案例研究也对本软件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了检验。   5.本文对两个工程案例进行了网络综合,第一个工程案例来自于某炼油厂的原油常减压蒸馏系统,网络综合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提出的网络综合方法,综合得到的换热网络(火用)损失较小,公用工程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低,年度总费用较合理。第二个工程案例来自于某芳烃工厂的换热网络系统,网络综合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综合方法能够应用于工程实践,可用于解决公用消耗热负荷量大,碳排放量较大的实际换热网络集成问题。  
其他文献
机械密封作为核主泵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响主泵的稳定和安全运行。深槽端面流体动压型机械密封是核主泵轴封常采用的主要密封类型之一。论文研究了高参数状态下机械密封的密封性能、磨损性能及其作用机理,该项研究对我国自主开发高性能的机械密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首先,基于流体润滑理论,建立了圆弧深槽流体动压型机械密封的数学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端面形貌几何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城市化的发展及人类对水资源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得污泥产量急剧增加。热处理技术能够在减少污泥中的病菌和重金属活性的同时将其中的有机质转化成能源资源,因此被广泛关注和使用。然而在热处理过程中,污泥中的有害痕量元素会受热析出,有机质会演化生成复杂的芳香化合物,其释放导致严重的二次污染,因此是污泥热处理技术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钙铁化合物是污泥中重要的无机组分,在热处理过程中会部分转化为氧化钙(CaO)、氧化铁
学位
篦齿封严结构是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地传统非接触式密封结构,但影响其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因素有很多,如篦齿结构和几何参数、转速、进出口压比、气流的温度和压力等,经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金属纳米材料,尤其是贵金属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备受人们的青睐,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及材料等领域中。纳米材料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科技水平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
阿尔法磁谱仪(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 AMS)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批准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利用外太空所独有的空间环境进行大型粒子物理实验的实验装置。它是由多个代表
焚烧法因为其物料适应性广、减量化、无害化等明显优点已成为发达国家处理废弃物的主要途径,在我国主要城市也已建立了焚烧处理厂,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但同时,研究指出垃圾焚
伴随我国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电站锅炉的能源消耗量也是越来越大。随之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电站锅炉排放的氮氧化物已经是目前大气污染控制
目前我国的土壤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每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带来了农产品安全方面的隐患.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土壤污染问题已成为
从小到大,人总是在不断地成长变化。有的时候,我们很难从现在的自己身上看到自己童年时的影子。所以,我们不禁会问,幻年时的经历和环境真的对人们有长期的影响吗?心理学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