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下颌水提鲜味肽的呈味特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iss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是我国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在加工和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其中,在罗非鱼下脚料中,鱼下颌含有丰富的蛋白类物质,可作为鲜味肽研究的良好来源。本文以罗非鱼下颌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成分和滋味物质进行分析,采用水提取法,制备罗非鱼下颌水提物,探讨不同呈味物质对水提物鲜味的影响;利用超滤、凝胶过滤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结合感官评估筛选鲜味组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UPLC-Q-Orbitrap-MS/MS)鉴定鲜味肽的氨基酸序列,并采用感官分析结合电子舌验证和分析鉴定肽的呈味特性;采用同源建模构建鲜味受体T1R1/T1R3的三维结构,并利用分子对接手段研究鲜味肽(配体)与鲜味受体T1R1/T1R3间的相互作用,以期揭示其呈鲜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罗非鱼下颌的营养成分和呈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罗非鱼下颌中蛋白质含量高达51.68%,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32.84%、0.43%。游离氨基酸种类含量丰富,包括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对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呈味氨基酸含量为32.12 mg/100g,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80.12%。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含量为5.07%。游离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5.95%,以C18:1(油酸)含量最高,为人体的必需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中C22:6(DHA)的含量为1.04%,是一种对人体非常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此外,罗非鱼下颌中呈味物质种类丰富,除氨基酸外,琥珀酸、核苷酸对滋味起重要作用。上述呈味物质赋予罗非鱼下颌丰富的口感以及鲜美的滋味。2.采用水提取法,制备得到罗非鱼下颌水提物,结合感官评估对其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具有鲜味肽组分。将罗非鱼下颌水提物超滤得到鲜味较强MW<3k Da的组分,经过凝胶层析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后获得鲜味较强的组分F4,并采用UPLC-Q-Orbitrap-MS-MS对鲜味最强组分进行结构鉴定,筛选出了VADLMR、STELFK、DALKKK、FVGLQER、VVLNPVARVE五个肽段,并通过生物活性肽数据库进行感官活性预测,五种肽均具有潜在的鲜味。3.为了进一步验证鉴定获得的肽的滋味特征和呈味机制,合成小分子肽,并采用感官分析结合电子舌评估和分析合成肽的呈味特性。结果显示,五个肽段均具有鲜味,经验证为鲜味肽,其呈鲜阈值为0.1250.250 mg/m L,具有比MSG更强的鲜味阈值(0.3 mg/m L)。利用SWISS-MODEL构建鲜味受体T1R1/T1R3的三维模型,采用SYBYL软件进行鲜味肽与鲜味受体T1R1/T1R3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五种鲜味肽均通过嵌插到T1R3亚基的“捕蝇区域”中与鲜味受体T1R1/T1R3结合,二者结合主要的作用力为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鲜味肽与鲜味受体T1R1/T1R3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是Asp219,Glu217和Glu148。
其他文献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近、中期云南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性工程、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关键性措施。在实施环湖截污、入湖河道整治等综合治理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牛栏江优质水源,可有效提高滇池水环境容量,加快滇池水体循环,降低湖水置换周期,对滇池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工程近期(2020年)主要任务是向滇池补水,配合滇池水污染防治的其他措施,促进滇池
拉萨道路运输市场自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得到蓬勃发展。但是拉萨地区沥青路面出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病害,例如裂缝、路面沥青松散以及坑槽等;极大的影响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其次拉萨地区石灰岩匮乏,通常使用修筑隧道开采出来的花岗岩与河里面的卵砾石作为沥青混合料的集料;但是无论是石灰岩与卵砾石,他们石料本身属于酸性石料,而且卵砾石缺乏棱角都属于非常规的路面石材,针对这些石材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研究
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是水文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全球生态环境系统和水资源系统的结构组成和演变情况深受其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大气水汽也是区域水循环的关键,是区域降水的来源。滇中引水工程是解决云南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世纪工程,是云南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工程、支撑工程、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因此研究滇中引水工程取水点上游金沙江流域的水汽输送及其收支情况能更好的制定治理措施以及加强流域
针对于当代营造建筑传统氛围不足、展示地域文化特色手段单一、兼顾居民使用需求考虑欠佳等关于建筑传统智慧传承不足问题,通过借鉴科学方法论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实际建造情况分析,试图将建筑传统的精神、文化、记忆与形式仔细研磨,运用在建筑传统更新建造中。本研究先通过“地域文化”的角度,以大理传统建筑的商业价值、文化特色、布局形式、材料选用、木作体系、装饰手法作为切入点,展示大理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分析大理传统建
乡村设计的重要关注内容本应该是乡村本体,人文潜力和日常生活的驱动力,但纵览诸多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乡村问题在日常生活视野下的研究缺失问题日益凸显,欠缺对乡村设计的社会性思索。乡村设计作为本研究的问题切入点,结合日常生活和图式语言理论,分析目前大理地区乡村日常生活和乡村设计存在的问题。通过三个大理村落的案例实证,认为乡村是具有语言结构的稳定空间体系,可以通过图式化的方式传达出来。研究过程以人群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国家迅速发展,市内建设用地不断减少,用地冲突日益激增,采用“开山填谷”、“填海造地”等形成的地基逐渐被选用,但此类回填地基往往不能满足变形、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等建设要求,因而需对其进行处理,而强夯法操作简单、经济、环保,处理这类回填土有着巨大的优势,因此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因强夯加固机理和回填土的复杂性,导致强夯理论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因此有必要对回填土特别是深厚回填粘性土地基进行相关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经过迅猛发展迈进中后期,城市建设方式也由传统大规模建设向结构优化和存量提质发展。城市街区的公共空间作为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市民的交往、休憩、娱乐、观赏等需求,然而旧城街区设施与环境因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求而矛盾重重。同时在城市发展中,产业结构发生转变,部分传统工业区开始没落或向城市边缘转移,遗留的厂区逐渐凋敝衰败,被后期建设的居住区、商业区所包围,成为城市中无人
位于中国西南的西双版纳与位于泰国北部的清迈,两地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无论从自然气候还是文化特征,两者都具有相似性。甚至有学者提出“东南亚建筑文化圈”和“照叶树林文化圈”的概念来深入研究包括中国西南和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区域之间的文化渊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两地传统民居的跨境比较研究有理有据。论文选取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与清迈泰族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两地传统民居文化形成的
无压交叉隧洞在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中虽然很小众,但因为其交汇区域内存在着水流流态混沌、明满流交替、流速较快、湍动掺混强烈等一系列问题可能会对整个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隐患。所以要想有效地保证水利枢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需要针对交叉无压隧洞交汇区域内的水流的水力特性展开研究分析。同时在城市排水系统中也会存在交叉无压隧洞。故分析交汇区域内的水流的水力特性对无压隧洞的影响,对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大
三七花作为药食两用,既有多种药理活性又有食用价值,已广泛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关于三七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皂苷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而对于三七花中蛋白质的组成、功能性质研究甚少。因此,本论文以三七花为原料,采用Osborne法提取不同种类的蛋白质;采用单因素实验对三七花清蛋白、球蛋白提取条件优化;应用超滤、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过滤层析对三七花清、球蛋白进行分离纯化;采用SDS-PAGE电泳和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