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心理学是近代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是一门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的优势和美德以及人类发展潜力的科学。积极心理主要包括积极情绪、投入、意义、积极人际关系以及成就五个因素。积极心理学专注于研究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有助于塑造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成就蓬勃人生,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大学生处在人生的转折期,其就业、学业、情感等压力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措施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工作,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袭了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模式,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主要还是定位于防治性问题,以解决少数学生的问题为目标,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更忽视了塑造大学生长期健康心理的教育。因此,如何转变教育模式,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以发展、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同时矫正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成了广大心理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因为从积极心理学出发,心理健康不仅表现在心理问题的减少,而且还包括积极因素的增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着重塑造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和实践训练构建积极心理,而积极心理状态是衡量健康心理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也是制定教育措施的重要依据,但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完善统一的测量工具尚未出现,缺乏对其的量化标准。因此本研究旨在结合理论,对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进行操作化及量化,编制适用于本土研究的大学生积极心理量表,从而对我国大学生积极心理状态进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结合理论及文献综述,建构了大学生积极心理的理论结构,根据专家访谈法、开放式调查问卷法和大学生深度访谈法,编制了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初始问卷。通过对大学生初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形成正式的问卷。对正式问卷进行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结构效度检验,证实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采用自编大学生积极心理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积极心理状况,及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影响,以期为以后的积极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研究结果如下: (1)大学生积极心理量表由积极情绪、投入、意义、积极人际关系和成就五个因素构成。自编大学生积极心理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适合大学生积极心理调查研究。 (2)大学生积极心理状况较为均等,各个维度得分也较为平均,均处于一般与较好之间。 (3)大学生积极心理状况在积极心理总分与积极人际关系两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积极心理总分及积极人际关系总分均显著高于女生。 (4)大学生在积极情绪、投入、意义、成就这个四个维度及积极心理总分上,不同学历水平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大专生在这四个维度及积极心理总分上得分均显著高于本科生和研究生,而本科生与研究生不存在显著差异。 (5)大学生在积极情绪维度、投入、意义这三个维度与积极心理总分存在生源地差异,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这三个维度及积极心理总分上得分均显著高于来自乡镇和城市的大学生,而来自乡镇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