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追风筝者-《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成长历程的拉康式解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de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成名作《追风筝的人》2003年问世以来,便赢得了巨大声誉。它被译成多国语言,出版600多万册,并盘踞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近几年来,正是基于其对阿富汗文化、国情的关注,以及小说中多种主题的呈现,国内外对其研究不断升温。小说中对阿富汗人民,尤其是儿童凄苦生活的关照,使小说充满人道主义色彩,作者也因此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大使"的称号。这种人道主义色彩,使小说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可。小说题目"追风筝的人"引发读者对追寻的事物的思索。因此风筝便具有了多种象征意义,如希望、救赎与过去时光。然而,基于小说从主人公儿时到成年的成长过程的分析,与对"跑"这一词的强调,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把追寻的事物定义为拉康所说的对"主体"成长之路的建立与追索。因此,本文将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拉康的"主体三层结构"理论,来对主人公成长之旅进行解读。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作者及作品,其研究现状,与拉康"主体"理论进行简单介绍。接下来将分别以"主体"理论中"想象界、象征界及实在界"理论为基础,对小说中阿米尔对"主体"的建立与找寻进行分析与解读。由此,第二部分是"想象界"在小说中的体现,即阿米尔有意识地对"主体"的初步建立。通过"理想主体"以及"镜中之像",阿米尔开始在和谐的生活背景下建立"主体"。但是结果证实,这种基于想象之上的建立是虚幻的,于是便有了"主体"向"象征界"的过渡。第三部分,是"象征界"在小说中的体现,即"主体"试图为自身的真实确立,进行的积极探索。他试图掌控"父之名"的权威,利用语言的手段来形成独立、可以"言说的主体",以表达自身,却在"象征界"中屡受挫折。于是便有了"主体"对"失败的根源——"原初创伤"的挖掘,并向原初完美的"实在界"的回归,以期待重新找回主体得以"完整建立"的根基。第四部分便是"实在界"在小说中的体现,即阿米尔对"实在界"的回归,却发现"实在界"的"不可实现性",由此引起的心理上的缺失,诱使"主体"产生了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便有了主体对自身未被满足的欲望的永恒的追寻。最后一部分给出结论。对主体成长历程给予回顾与总结,并分析失败的原因,对主人公所发现的"主体不可完全建立"的真相进行诠释,以及对其认知真相后,不固步自封,不颓废绝望,而是继续永恒的、积极的追寻的肯定。这对读者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意象"作为一种哲学概念,在中国传统美学中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对于当代标志设计而言,其更是演绎出了层出不穷的新意,赋予了当代标志设计更庞大的创作空间。本文从意象形符号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规定的重要制度,是我国公民防止国家、集体、本人或者是他人的利益遭受损失而实施的抗击犯罪的行为,是公民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对不法侵害行
在日常生活中,因对零线认识不足或零线断线造成大量人身和财产损失的事件屡有发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本文阐述了零线的作用和防止零线断线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正> 前不久,记者给荣获2003年“全国政治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的湖南省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打电话,想采访该院院长李微。没料到,李院长却十分谦虚地说:“我们能获此殊荣,并非我
随着无人机用途日渐广泛、功能日趋复杂,飞行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作为其核心的飞行控制与管理软件对可靠性和实时性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传统的飞行控制与管理软件设计
针对目前半导体光催化领域中太阳能利用率低、光催化活性弱等问题,本论文以纳米光催化剂的制备-形貌结构调控-光催化性能研究为主要思路,选用TiO2和Ag3PO4两种半导体纳米材料为
本文以小群体理论为理论支撑,按照小群体社会学家西奥多·M·米尔斯提出的群体运作过程的五大阶段,以深圳市盐田区义工联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及观察研究,对义工群体的运作过程进行
<正> 慢性胃疾病的免疫学研究日益深入,Taylor(1959)及Irvine(1960)等早已证明恶性贫血患者血液中存在壁细胞抗体(PCA)和内因子抗体(IFA),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自身免疫
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知识产权滥用问题的相关概念以及TRIPs协议和英美判例法中出现的知识产权滥用表现,有针对性的考虑我国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滥用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