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照护方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f1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建国初期,受经济、政策、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新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次人口增长高峰:第一次是从1950年到1957年,平均每年出生2000万人以上,净增1300多万;第二次从1962年到1973年,平均每年出生2600多万,净增约1900万人。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开始大范围地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政策,1980年开始在全国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定为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三十年的人口控制政策无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然而,这一政策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夫妇核心家庭所占比例显著上升;独生子女群体迅速膨胀等社会问题。由于夫妇核心家庭比例的大幅增加,加上独生子女经济效用和养老效用的降低,传统的以家庭为主的居家养老照护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需要。而由于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人口的迅速膨胀,以养老院、托老所等形式存在的机构养老也很难满足社会养老的需求。基于以上问题,探究一种能弥补家庭养老照护和机构养老照护之不足的新型养老照护方式,不仅是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的关键,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实现政府公共管理权的关键。另外,抛弃传统的家庭养老照护方式,可以解决年轻一代的后顾之忧,使得他们可以摆脱沉重的养老负担,更安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有利于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建立什么样的养老照护方式不是凭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定的,它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思想观念、社会习俗决定的。因此,对养老照护方式的研究不能脱离现有的社会生产水平。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家庭是组织生产、拥有生产资料和积累财富的基本经济单元。劳动力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家庭财富的积累程度。另外,受“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一对夫妇一般都生育三个以上的子女。加上父子同住的社会习俗,家庭结构呈现“大型化”的特点。多子女、多代际的家庭结构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老年人因此获得家庭的关心和照顾,在家中安度晚年,体现了农业社会的传统养老照护方式—家庭养老。在以社会化大生产为标志的工业化社会,家庭不再是积累财富的基本经济单元,劳动力也不再是创造财富的主要因素。社会工业化也导致了家庭结构和功能、人们的经济关系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劳动者的生产成果更多地作为剩余产品而供给社会,这些为社会所积累的物质财富中,包括了劳动者到老年期不再工作而转变为纯消费群体的生活所需,因此社会应当对老年人负有供养责任,为其养老生活提供养老金等物质支助。而当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社会财富十分丰裕时,老年人的供养在物质经济上就具备完全由社会负责的条件,社会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场所和护理设施。这样就形成了以社会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我国现阶段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工业二元经济并存,生产力仍不发达,社会经济也不富裕,然而却已具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态势。在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的同时,家庭又日趋小型化和核心化,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步削弱。而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不允许社会养老全面替代家庭养老,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关键在于探索和建立能够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养老照护方式,而这种养老照护方式应该充分体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优势功能的互补结合。而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养老照护方式,就是这两种优势相互结合的产物。本文选择以财富流理论和人口投资理论作为基本的分析工具,采用理论分析和数据描述相结合、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相互印证的方法,探究各种养老照护方式的优势与缺陷。依据这样的思路,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第1、2章组成,做一些理论的铺垫和预设。第二部分由第3章构成,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系统描述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的现状;第三部分由第4、5章组成,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对现存的几种养老照护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各自存在的优缺点;通过与第二部分的结合分析,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指出社区养老照护方式在我国的可行性,并对弥补社区养老之不足提出政策性建议;第四部分由第6章构成,做出结论并指出本文尚且存在的不足。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前人的相关研究做了梳理,对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提出了研究的思路和基本框架。这一部分还介绍了财富流理论及人口投资理论,目的是研究养老照护方式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观念的不同而转换的法则。第二部分,首先描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了我国老龄化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特点:一是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二是高龄化趋势明显,三是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接着对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基本情况作了描述,指标涉及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及精神健康状况三个要素。最后本部分还对独生子女的数量和工作时间做了数据描述。本部分的目的是通过数据直观展现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的现状,为后文的理论分析做一个现实依据。第三部分分析了现有的各种养老照护方式的优缺点,并指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现阶段解决我国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方面的独特优势。由子女进行直接照护的家庭养老照护方式体现了中国长期以来的传统家庭养老观念,其在精神慰藉以及日常照护的质量方面也有着难以比拟的优势:一方面,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子女对父母的日常照顾是任何福利及托老机构不能比拟的。另一方面,老年人在退出生产领域之后需要享受家庭中的亲情交流和天伦之乐,获得精神上、情感上的慰藉,家庭在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家庭规模的小型化、独生子女社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等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对父母的照护与陪伴时间越来越少,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已经很难满足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机构养老照护的优势在于将老年人集中起来,由机构内专门人员对城市老年人进行照顾和护理。然而由于我国城市老年人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相适应性,养老机构实际上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由于其收费高、设施不完善、服务不周到以及缺乏精神慰藉等原因,绝大多数老人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去养老,另一方面,即使只有极少比例的老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现有的养老机构仍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相比之下,社区养老显示出了强大的优越性:一是弥补家人照料的不足;二是服务收费低,覆盖面广。三是有利于缓解机构养老的压力,减轻财政负担。这种养老照护方式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这种方式在我国起步较晚,其运行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与老年人的迫切需求相距太远,社区养老出现供需矛盾,目前的问题普遍表现为服务覆盖面不广、服务资源不足、服务内容单一;老年医疗保健匮乏、医疗费用高、老年人的精神不能得到寄托、老年人购物困难、专业工作人员缺乏、志愿者不足等。这些不足并非社区养老这种养老照护方式本身的缺陷,其主要原因是政府与社会对居家养老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还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如政策法规不健全、为老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居家养老的服务资源缺少有效整合、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专业技能较差。因此,这种养老照护方式的完善和推广还需要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引导老年人树立积极的养老观念;二是激活老年人的社会交往;三是培养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认同感和服务资源利用的自主性;四是强化政府的引导地位,加强政府在这方面的作用;五是加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人力资源建设;六是加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七是为老服务的多样化建设;八是合理设计和配置为老服务资源。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本文的不足及创新之处。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相互印证的方法,从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求、城市核心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以及机构养老面临的困境等多个角度描述了我国城市独生子女父母面临的养老问题。通过对社区居家养老这一模式优越性和适用性的分析,对政府和社会如何推进这一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保障性住房金融是以信用为手段动员、配置和管理涉及保障性住房供给、流通、消费的资金融通的活动,金融支持是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力量。当住房保障金融的发展受到制约,
本论文通过运用具体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以及多学科交叉分析法对《点石斋画报》科技图文进行的相关研究,证明了《点石斋画报》对科技新知的相关报导虽然存在一定的想象成
为了在不同环境不同工况下工作并且保持最佳的性能,要求燃气轮机具有一定程度的变工况适应能力。在动力涡轮部分采用变几何涡轮是满中这种需求的途径之一。目前的文献中,为了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关键构成部分,影响着国家经济增长.企业经营以利益为核心,为获取最大化利润,企业不仅通过提升销售量增多营业额,并且管理成本也是重要手段.当前企业数量较多
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新媒体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在这一背景下,品牌塑造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尝试探讨新媒体传播方式对品牌塑造的影响以及今后的品牌塑造提升策
<经济数学>是经济类高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文章是对高职类院校<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思考,阐述了"程序化方法"及其特点,认为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突出这类方法可以优化经济
企业投资行为是上市公司财务决策的重要环节,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在传统公司财务学理论中,企业投资决策是基于公司基本面价值而做出的投资行为。但是随着我国资
易变性和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个人职业生涯管理观念盛行,职业生涯管理被认为是以个人职业发展为出发点的自我管理行为。员工认为很难在同一组织内实现职业成功,忠诚度降低、
农村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的利用,进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重庆市被国务院批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背景下,选择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能够起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日本索尼公司首先推出第一代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开始实现商业化。由于其具有优良的性能:如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3.6V),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