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磺酸+有机酸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65247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一木质磺酸对有机酸腐蚀性及抗菌性的影响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木质磺酸对有机酸的腐蚀性及抗菌性的影响。研究方法:腐蚀试验:将常用的养殖生产设备零件、钢钉、螺母等浸泡在5种不同的有机酸和复合有机酸中2个月:Ⅰ组(60%甲酸)、Ⅱ组(40%木质素磺酸)、Ⅲ组(40%木质磺酸+50%甲酸+10%丙酸)、Ⅳ组(40%木质磺酸+60%甲酸)、Ⅴ组(60%甲酸+40%丙酸)。通过观察随时间变化各组生产设备的腐蚀程度来评定木质磺酸对有机酸抗腐蚀性的影响;抗菌试验:将上述五组不同的有机酸和复合有机酸配制成不同稀释比,通过牛津杯抑菌试验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乳酸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1.1组及Ⅴ组在3d便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腐蚀情况,30d便已出现大面积腐蚀;Ⅱ、Ⅲ、Ⅳ组在试验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腐蚀情况。2.Ⅳ组与Ⅴ组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分别为:大肠杆菌(0.15%、0.15%)、金黄色葡萄球菌(0.20%、0.20%)、沙门氏菌(0.20%、0.20%)、产气荚膜梭菌(0.15%、0.20%);Ⅱ组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乳酸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高,分别为12%、12%、12%、10%、18%;Ⅰ、Ⅲ、Ⅳ、Ⅴ组对乳酸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5%。试验二木质磺酸+甲酸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饮水中添加木质磺酸+甲酸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为肉鸡生产在饮水中添加木质磺酸+甲酸液体酸化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在试验一结果的基础上,选择木质磺酸+甲酸组合进行饲养试验。选取300羽黄羽肉鸡公雏,分成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黄羽肉鸡。各试验组均饲喂基础日粮。其中Ⅰ组为空白组,饮水中不添加其他物质;Ⅱ组为对照组,饮水中添加0.15%浓度甲酸;Ⅲ、Ⅳ、Ⅴ为试验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15%、0.20%、0.25%浓度木质磺酸+甲酸。试验期为63d,日均采食量、日均增重、料肉比于第21d、42d和63d,分阶段进行测定。试验第63d进行屠宰取样,并测定屠宰性能及肌肉品质,样品待测肠道消化酶活性、肠道结构完整性、肠道菌群多样性、局部免疫等指标。试验结果:1.1-21日龄,Ⅲ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的高于Ⅰ组(P<0.01),显著高于Ⅱ组(P<0.05);22-42日龄,Ⅲ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Ⅰ组及Ⅳ组(P<0.05),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平均日采食量Ⅲ组极显著高于Ⅰ、Ⅳ、Ⅴ组(P<0.01),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43-63日龄,平均日采食量Ⅲ组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平均体增重Ⅲ组极显著高于Ⅰ、Ⅳ、Ⅴ组(P<0.01),Ⅱ组显著高于Ⅰ、Ⅳ、Ⅴ组(P<0.05);1~63日龄,平均日采食量Ⅱ组极显著高于Ⅰ、Ⅳ、Ⅴ组(P<0.01),Ⅲ组显著高于Ⅰ、Ⅳ、Ⅴ组(P<0.05),Ⅲ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极显著高于Ⅳ、Ⅴ组(P<0.01)。2.各组间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及腹脂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Ⅰ组均略低于其他组,且Ⅲ、Ⅳ、Ⅴ组间有递减的趋势。Ⅲ组腿肌率极显著高于Ⅰ、Ⅳ、Ⅴ组(P<0.01),Ⅳ组显著高于Ⅰ、Ⅳ、Ⅴ组(P<0.05)。3.Ⅰ组胸肌pH45min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Ⅰ组腿肌pH45min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Ⅲ组腿肌pH45min显著高于Ⅳ、Ⅴ组(P<0.05)。pH24h、滴水损失率及剪切力,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4.21日龄,Ⅲ组淀粉酶活性与Ⅱ组相比,提高了 18.11%。Ⅰ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Ⅴ组,Ⅲ组及Ⅳ组比Ⅱ组提高了 25.66%和29.33%。胰蛋白酶活性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Ⅲ、Ⅳ、Ⅴ分别比Ⅱ组高出21.86%、23.72%、39.03%。糜蛋白酶Ⅱ组酶活均低于其余各组,其中Ⅲ组极显著高于的Ⅱ组(P<0.01),显著高于Ⅰ组(P<0.05);63日龄,四种酶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5.厚壁菌门相对丰度试验组Ⅲ、Ⅳ和Ⅴ明显低于Ⅰ组及Ⅱ组。试验组Ⅲ、Ⅳ和Ⅴ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高于Ⅰ组及Ⅱ组。梭菌纲菌群相对丰度试验组Ⅲ、Ⅳ和Ⅴ低于Ⅰ组及Ⅱ组。试验组Ⅲ、Ⅳ和Ⅴ拟杆菌纲相对丰度高于Ⅰ组及Ⅱ组。6.21日龄,Ⅲ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Ⅳ、Ⅴ组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分别比Ⅱ组高出1.54%、2.28%、3.81%。各组间隐窝深度差异不显著(P>0.05)。V/C值Ⅲ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63日龄,各组间肠绒毛高度差异不显著。Ⅰ组肠绒毛高度均值Ⅲ最高,比Ⅰ、Ⅱ组分别高出1.63%、0.68%。各组间隐窝深度及V/C值差异不显著。7.21日龄Ⅲ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Ⅰ组。Ⅰ组肠绒毛均值最低,Ⅱ、Ⅳ、Ⅴ组分别高出Ⅰ组2.03%、2.73%、2.83%。各组间隐窝深度差异不显著。Ⅰ组V/C值极显著低于Ⅲ组,显著低于Ⅱ组。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61日龄,各组间差异不显著。Ⅲ组肠绒毛高度高出2.12%。8.21日龄,空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基因相对表达量Ⅲ组显著高于Ⅰ组;63日龄各组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9.抗炎细胞因子IL-4和IL-10基因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量各组均高于Ⅰ组,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INF-γ基因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量各组均低于Ⅰ组。总结:木质磺酸可明显降低有机酸腐蚀性,强化有机酸抗菌功能;40%木质磺酸+60%甲酸可显著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且0.15%为适宜浓度;40%木质磺酸+60%甲酸可提高十二指肠蛋白酶活性,促进肠道组织细胞生长发育,完善肠道结构完整性;提高紧密连接功能性,上调抗炎细胞因子含量,下调促炎因子含量,提高黄羽肉鸡免疫抗病能力。
其他文献
红曲色素是一种天然、安全、营养的食用色素,其具有良好的着色性和多重功能活性,然而,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中的桔霉素却有很强的肾脏毒性,红曲及其相关产品的安全性受到高度关注。因此,本课题外加氯化铵到固态和液态培养基中,对红曲色素进行定向调控并降低桔霉素的产量,并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三种红曲色素组分(黄、橙和红色素),最后以动物模型实验验证三种红曲色素组分对高血脂症的改善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椰扁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rière属膜翅目小蜂总科姬小峰科,是一种不含多分DNA病毒(polydnavirus,PDV)的群聚性蛹寄生蜂,可防控我国南方棕榈科植物种植区的入侵害虫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Maulik)。在不含PDV的寄生蜂中,寄生因子毒液,尤其是毒液中高丰度表达的蛋白,在抑制寄主免疫如包囊反应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辣椒疫霉菌是卵菌中重要的一种植物病原菌,其寄主范围广泛,除了侵染辣椒之外,田间还能够侵染包括葫芦科、茄科、豆科、十字花科、藜科、石竹科、蔷薇科等在内的18科78种植物。在适宜生长的条件下,辣椒疫霉可对作物造成毁灭性的灾害,甚至造成绝收。P-ATP酶是一种通过水解ATP,为细胞提供能量的阳离子泵,其广泛分布于植物、真菌、细菌和高等真核生物中。但目前,有关疫霉P-ATP酶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实验室在辣
气候变化是当代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过去的两个世纪人类活动引起的CO2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变了大气成分和地表性质,进而改变了地气系统的能量收支平衡,引起了全球气候变化。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苋科多年生宿根水陆型两栖杂草,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yophila)是空心莲子草专食性天敌,对空心莲子草的防控效果显著。本研究测
蛋壳颜色作为家禽的重要经济性状,在家禽养殖业中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鸡绿色蛋壳的遗传基础已经发现。然而,对于鸭而言,绿色蛋壳颜色的遗传机制并未发现。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莆田白鸭白色蛋壳,莆田黑鸭白色蛋壳和莆田黑鸭绿色蛋壳的蛋壳腺进行测序,寻找绿壳蛋颜色形成的miRNA。我们获得了 108471471个高质量的读取,并将它们映射到鸭基因组。总共获得了 152520个已知的miRNA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各大洲有超过一百个国家种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花生生产国和消费国,由于栽培种花生是异源四倍体,遗传机理复杂,有关花生种皮颜色和种仁大小相关性状的QTL研究相对落后。本研究以前人已构建好高密度遗传图的基础上初步定位了种仁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和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并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对种仁大小相关性状进行了 Q
羽色既是鸭品种的重要特征,也是鸭育种的研究重点之一。在利用地方鸭进行遗传育种时必定存在羽色改变及稳定遗传的问题,这时就需要羽色遗传规律的基础知识的指导。羽色的多样性在于黑色素的分布以及调节,而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大量的基因以及调控因子的调节。其中,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基因(microphthalmia 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在黑
学位
学位
长汀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因具有耐干旱、耐贫瘠、适应性强等特点,在长汀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被当作主要造林树种,形成了红壤侵蚀初步治理区大面积的马尾松纯林。虽然这些侵蚀区的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但马尾松纯林还存在树种单一、物种多样性低、林下水土流失和林分抗逆性弱等系列生态问题。导师课题组前期对长汀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