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与“寂”—中日古典审美范畴之比较

来源 :国外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趣"和"寂"作为中日两国重要的审美范畴不仅自身根基深厚而且影响深远,它们在自身的发展演变中,不仅建立在各自国家文艺美学深厚传统的基础之上,而且分别代表了本国审美意识在一定历史阶段所达到的理论高度和艺术精神特质的一个方面。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解读和比较,离不开儒道禅互为渗透和互为汇合这一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独特的文化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审美趣味,趣味虽然是审美层面的东西,但其根系是扎在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诉求之上的。"趣"是具有东方色彩、中国特质的一个审美范畴,它的审美之义是在魏晋六朝后得到使用的。到了唐宋时期,"趣"的审美意义得以加强,表现在以"趣"论诗文者渐多,至明清时期的文学理论话语中,"趣"有了新的发展,它成为艺术作品中重要的因素,并得到了极大的张扬。"趣"作为一种有趣味的美,是美的充满意味的感性显现。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崇尚"趣"作为一种传统被贯通和流传。"寂"在中国并不表现为一种审美观念,而在日本被发展成为中国所不具备的、独具日本审美情趣的文艺理念。"寂"是与日本国民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它表现出特殊的历史的世相及对美的感受性和趣味性,且被普遍化,既有与东方民族趣味性相投的一面,也有自己独有的特质。"寂"所拥有的高深、宽广、复杂的审美内涵,使它呈现出特殊的妙趣真谛,寻"寂"成为日本古典美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趣"与"寂"所显现出的诗性色彩使得生命个体按照天性自然而然地生存与生活,在充分感受自然万物之趣中,追求生命的主体性张扬。从在场的感性生命经验中追寻非在场的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透过弥漫于表象的各种表现形式去把握生命的"真意"所在,去呈现自然的"本真"状态。"趣"总是比较能够很诗性地表达出审美情感,它的诗性表达更趋于感性与理性的亲密融合,也更加符合美学规律。相比于"趣","寂"缺失一种理性精神的秩序,但在情感上的表现更为感性。它所体现出的是生命感性体验中的真美,更加注重直观中的感动,在感性生命体验中体悟那份孤寂之中的美丽。"趣"与"寂"在审美价值上存有相通性。无论是"趣"之"韵"味,还是"寂"之"情"味,它们在艺术表达上是息息相通的,都是充满余味的意境之美,带有一定的禅理意趣。"趣"是在体验中感受到的,是主体在审美体验中所获得的充满余意之美的心境意趣,它空灵脱俗,不直说心意,需要知"趣"者细细品味。"寂"呈现出的是一种微妙深隐的韵致,它是余情之心,幽玄之情,是带有情调性的含蓄表现,是一种充满神秘之美。文人对"趣"的向往合乎中国艺术表达中讲求空灵冲淡,以幽远脱俗为美的审美追求,"趣"彰显出的充满勃勃生机的率性之美,既尽显潇洒超俗之风范,又包涵"万物皆备于我"的气度,呈现出生命的无限可能性,表现出理想之审美趣味,将世间一切尽收在当下心境之中。"闲寂枯淡"作为"寂"的主要审美表现,它呈现出的是枯与寂的意念之美,体现出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禅境,它没有对生命的概叹,也没有对生活的伤感,有的只是一份自然流露的真实情感和宁静幽远的恬美体验,是没有伤感的枯淡之美。两者在自然观上都遵循"天人合一"观,赞美和讴歌自然生命,努力将天地宇宙和生命感应完全融合为一,追求天地人的永恒之美,无限之美。"趣"追求的是对人生终极关怀的精神思索,天地自然万物被文人赋予一定的人伦道德价值和意义。他们将自然融入自我感悟之中,在皈依自然、寄情山水中享受天理人趣,这种"趣"不同于形而下的世俗之趣,而是合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具有形而上意味的理性之"趣",它是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寂"表现出对自然微妙变化的纤细感受,对于自然表现得更为亲近,追求一种"植物美学观"。它将自然和人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并形成了独特的细腻、感伤的审美体验。"趣"与"寂"在理论内涵上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在它们在艺术风格的崇尚方面以及对审美趣味的侧重各有不同。"趣"主张优美与壮美的融合,既有空灵、含蓄之自然平淡之美,也推崇汉魏盛唐之气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更倾心于表达一种壮美情怀。"寂"主要属于阴柔美的范畴,它所显现出的审美趣味充满着一种"日本式的美",吟咏出的是悲欢离合的哀伤和顺应天意的宿命论,反映在创作中更重视"心"的表现,以寻求闲寂的内省世界,保持着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趣"源自于主体的本真状态,它是无拘无束的审美体验,是自然天成的审美境界,也是生机勃发的审美情趣。"寂"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具有悲情色彩的审美意识,它更倾向于一种哀感的情调和唯美情趣,在抒发个人之情感中悲观、虚幻气息浓厚,在流连于无常中感悟寂灭,并在这种过程中享受寂寞所带来的悲美之乐趣。中日文人在追寻审美情趣的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中国文人大多在仕途受挫后选择隐居山林过着闲适自乐的生活,入世的无奈只能化作出世的放逸情怀,"游"使得生命得以回复到本真的自由状态。日本文人习惯将孤独的自我置身于大自然,在"旅"中探寻领悟风雅之道,能够"摇响银铃去漂泊"是日本文人所渴望追求的一种生活和审美境界。
其他文献
【正】 蔬菜种子寿命在一般贮存条件下为1~6年,使用适期为1~3年,而且多以1年为最好。一般来讲,用新鲜饱满的种子播种,发芽率高,发芽势强,出苗整齐,苗壮产量高。因此,准确地识别
【正】 绞股蓝又名七叶胆,俗称遍地生根,为多年生落叶草质藤本植物。据研究,绞股蓝含有50多种皂甙,其中有4种与人参的相同,故称“第二人参”。它以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
法官权益保障属于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的范畴。英美法系国家历来重视法官的作用,因此其法官权益保障也较为发达。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官隶属于文官体制,对法官权益保障的研究略
以资本逻辑批判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的做法,在推动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当代性和更新研究范式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亟需进行理论上的修补。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主旨和
由于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河源"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古代对于黄河源头的关注、讨论,甚至实地探查持续不断,由此不仅留存下大量的文本文献,而且还留存下大量的"河源图"。以
Printpack公司为卡夫食品的水晶灯鸡尾酒设计了一款收缩标签,如图1所示,该标签使用的材料为PETG薄膜,采用凹版印刷方式,鲜艳的色彩加上清晰有趣的图案,赋予了该标签很强的视
亚文化研究肇始于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以芝加哥为据点,把流浪汉、吸毒者、城市移民等"边缘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用实证经验和参与考察等方法对各类亚文化群体进行实地调研,创造性地提出了"城市生态""社会解组""问题解决"等理论。芝加哥学派注重将青年亚文化置于社会文化语境中,认为亚文化群体被边缘化的真正原因是该群体与周围情境的隔离与冲突,他们对于亚文化的基本态度是约束和管控,也试图找寻有效措施来缓解紧张的冲突关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尽管芝加哥学派研究的亚文化现象与当下的社会现实并不完全一样,但其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对
目前,我国旅游业已形成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局面。其中入境旅游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起点,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入境旅游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
我国当代的风景园林事业,历经5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伴随成就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任何发展都是在困难和克服困难中取得的。当前
<正>所谓"隐形债权"指的是那些客观存在但没有在债权申报期内向管理人申报的债权,出于各种原因,如怠于行使自身权利、对破产法不够了解、心存侥幸等,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