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笔人物画的“意象”表现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j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画体,总体上呈现出精工细丽的艺术风貌,它一般用细腻、精准的线条勾勒对象的外部轮廓,设色平整、艳丽,绘画语言雅致。正是由于其工整的艺术语言,人们对工笔人物画形成了而造成了一种认知——工笔人物画不具有写意性。这种对工笔人物绘画表达语言及艺术理念存在的误解制约着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导致了工笔人物绘画在水墨画勃兴之际陷入衰落。其实,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演变、沉浮都与“意象”的审美指导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种不拘泥于再现客观自然物象,重视主观内在精神作用的“意象”造型理念,是传统绘画的精髓,同样也构成了工笔人物画造型的表现内核。自从中国绘画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各种表现技法之后,工笔人物画家们的造型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无论在色彩、构成上,还是在整体画面的呈现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挖掘与拓展。工笔人物画也逐渐摆脱了自元代以来的低靡状态,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然而,许多工笔人物画家对逼真的质感、量感的盲目追求,对制作工艺的肆意炫耀,实际上背离了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审美取向。因此,我将尝试从一些绘画理论及工笔人物画的经典作品,并结合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现状与自己的实践来寻找启发。从本人目前资料的收集调查来看,国内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研究还相对较少,除了几位画家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做过探寻外,还未见到多少相关专著。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研究还没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本论文是多种学科交叉的研究,涉及美学、艺术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知识,体现出学科交叉的研究特点,以达到最完整地处理存在问题的目的。通过对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的参阅和整理分析,立足“意象”造型观及其哲学根源,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意象”表现的发展与演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逻辑分析和调查研究并结合自身实践发表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并在其时间衔接点上对其进行转换联系论述。旨在帮我们意识到,即使是在当代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这种“意象”表达仍是中国工笔人物画不可或缺的优秀传统。
其他文献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我是一个80后,从出生至今一直在哈尔滨学习、工作、生活。作为一个哈尔滨人,从儿时起一直经历着城市的沧桑巨变至今。在此,作为一个学生、设计师,我希望站在一个80后的视角实
期刊
期刊
期刊
这次在全党范围内广泛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一项基础工程。它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关系到每个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对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