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计划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nan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由于以往计划经济的实践结果使得学术界对计划经济的理论可行性存在着一边倒的质疑态度,对计划经济的理论内涵存在误解,对经济计划的有效性存在质疑,认为经济计划性越强则越不利于经济发展。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轨一度使得计划经济“破产”的言论甚嚣尘上,国内外学者对计划经济的可行性研究停滞不前。而实际上,人们由计划经济的实践推论计划经济理论的不可行,是陷入了对“计划经济”本质内涵的理解误区。计划经济的本质并非是多国实践中“僵化”、“教条”违背经济运行规律的长官指令性经济,而是一种“可灵活调节”的可以根据实际进行“修正”的“自觉”组织管理的经济社会运行制度,而这种自觉性和可调节性需要对经济数据进行全面的、实时的、动态的监控和分析,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大数据分析技术为这种需求的满足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本文首先归纳总结了以往学者对计划经济的含义理解、计划经济的实践成败总结、计划经济的理论前沿发展和大数据在政府治理方面的应用等方面的文献,明确了国内外学者的对计划经济概念的理解及大数据对经济计划助益分析的研究进展。接着重点厘清了计划经济理论的原有内涵和基于科技发展而逐步前进的理论发展方向。然后通过对苏联和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成就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案例分析,总结出实践中计划经济未能完全成功的原因。再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通过对大数据可以获取“全面、准确、动态”的经济数据从而对我国制定有效的经济计划产生推动作用进行了定性分析,再以北京市历年消费品总额对本地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通过大数据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建模分析,论证大数据技术在计划预测方面的有效性。最后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针对应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计划的有效性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本文不同于当前主流研究对经济计划的完全否定,从实践中总结出计划经济失败是由于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供求信息获取的不充分,导致“多样性”、“长尾端”的需求被长期忽略,而不完善的计划制定过程和计划制定中严重的“长官意识”使得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又无法进行动态调整。从技术进步的量变会产生制度进步的质变角度出发,当前大数据分析技术具有能够提供全面、及时、动态、准确、可调节的市场信息的优点,依此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大数据技术对提升我国经济计划的有效性的助益。
其他文献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为训诫家人子弟所作的格言式家训。朱柏庐在篇幅短小的格言中汇集了令人惊叹的智慧。在这篇格言中囊括了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世”之道,其义理深刻,发人深省,对现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治家格言》为研究对象,力求全面深入地梳理和把握朱柏庐家庭伦理教化的内容和方法,从而汲取其重要价值。《治家格言》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以传统儒家伦理精
学位
当今的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自然主义的研究内容占有了越来越多的比重。自然化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从生物学、神经科学等等自然科学的角度出发来为社会科学理论提供科学辩护。  本文立足于神经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以自然化的方法探讨了社会科学理论中的“同情”概念。“同情”是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在心理学中它被称为共情,在认知科学中它被称为社会认知。这个概念之所以被不同学科反复提及,是因为不论是哲学家或者是
学位
社会实体的本体论地位作为社会科学得以存在的基础,一直是社会科学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从突现论的视角来看,这一问题始终存在着两种争论:一方面,以金在权为代表的强突现论者否认突现实体的存在,认为一切突现实体都可以被还原到最低层,这取消了除基础物理学之外一切科学存在的合理性,包括其他自然科学以及全部社会科学;另一方面,以邦格为代表的新突现论者认为,突现实体带有其组成部分所不具有的新的结构,因而可以被认
学位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所进行的现代化是后发现代化。处于后发现代化进程当中和后发展状态之下的当代中国社会具有后发现代性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征。  所谓“后发现代性”,就是指后发展的现代特性(包括历史状况与文化精神)。更准确地说,它是指发展中国家或者说后发展国家在经历后发现代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并由以规定(或者说,规范)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定性及其显现在社会现实中的基本特征。可见,它既属于事实范畴,是一种可以被描
学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手稿》的相关内容为背景,分析了马克思与传统哲学家对感觉的不同理解。  在近代的认识论哲学中,不同流派和哲学家们对于人和人的感觉有着多种多样的规定和描述,甚至可以说,每一个哲学家和哲学派别对于人的感觉的具体看法都是不同和充满差异的。但是在这种不同和差异中却又有着一种深层的一致性和共同性,那就是它们在理解人的感觉的本性时,表
学位
当今时代,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应用之广、影响之大是不争的社会现实,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技术,更不能忽视技术对人的影响。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结晶,必然也将担负研究和探索技术的历史和时代使命。1877年卡普之后,技术哲学逐渐成为显学。此后,关于技术的研究缤彩纷呈:本质主义、价值论、认识论、知识论、技术批判主义、后现代建构主义等。随着哲学的经验转向和技术转向,技术研究还在增温。  尽管技术哲学研究很热闹
学位
从空间视角研究人类经济活动规律已成为区域科学发展的必要趋势,也是全球治理背景下各国政府重要的实践课题。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发展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提出空间经济正义理论学说,探讨空间正义与区域协同发展效率公平的关系,构建中国分区域最优经济增长模型,解决中国区域协同发展中的空间分化与隔离问题。既往研究在马克思空间正义的思想理论框架下采用最优增长理论分析区域协同发展效率与公平方面并不充分,关于此方面的探索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的经济迅猛发展,省内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然而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马克思曾指出每个劳动者都应该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经济的发展不只是为了个人财富的增长,也是为了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公平的享受到更多的劳动产品。要想达到马克思所述的每个社会成员在经济生活中地位平等的思想就要避免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知识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人力资本逐步成为了经济发展过程
学位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东北三省遭遇了困局,其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放缓,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为此探究东北三省经济增速放缓原因,并寻求解决思路显得刻不容缓。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全要素生产率可以作为剖析经济增长问题的一个重要角度。本文也是基于此,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下探究东北经济增长减速的内在原因。  本文首先对于经济增长及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了阐述,同时介绍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屡屡发生大面积、持续性产能过剩,近年,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深,波及的行业范围更广,过剩程度更为严重,政府将去产能任务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厘清我国产能过剩形成原因,对于深刻理解我国现阶段产能过剩,寻求化解过剩产能的针对性解决办法至关重要。  本文运用面板协整法测度了我国制造业产业2000年-2015年27个二位数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结合我国产能过剩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