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苯基膦(锑)的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k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可以有效的改善目前的能源问题,在此过程中,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超级电容器因为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和较高的能量密度,在储能领域占据重要一席,同时它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开发。作为一类新兴的电极材料,多孔有机聚合物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可控的孔道结构等优点。其中,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所独有的长程有序的孔道结构能为电解质离子以及电荷转移提供良好的通道,可进一步提高活性表面或/和电化学活性位点的利用率,是一类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电极材料。本文设计并合成了基于电活性单元三苯基膦和三苯基锑的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包括具有晶性的COF材料(Phos-COF和Sb-COF)以及无定型的多孔材料,考察了它们及其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获得性能较好的电极材料和相应的理论成果。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三苯基膦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性能探索首先利用亚胺化学构建了基于三苯基膦的Phos-COF并制备了相应的电极材料。测试结果表明,在三电极1 A g-1的电流密度下,Phos-COF电极可获得72 F g-1的比电容。与r GO组装成器件后,能量密度可达31.1 Wh Kg-1,同时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经历10,000次循环后比电容仅损失5.46%。为了改善其电导率,接着对Phos-COF分别进行了复合和碳化处理。与r GO进行复合后得到PP/r GO复合物,三电极下比电容可大幅提高到380 F g-1,但两电极下的能量密度却并没有明显的改善(31.6 Wh Kg-1);与r GO/Mn Se2构成PP/r GO/Mn Se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下都达到了200 F g-1以上的高比电容,两电极情况下能量密度同样没有改善(26 Wh Kg-1),表明COF中有序孔道结构的重要性。碳化处理也使得COF材料的结构得到严重破坏,电化学性能并没能得到改善。2.三苯基锑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性能探索在上述基础上,利用三(4-苯甲醛基)锑和对苯二胺为前体合成了Sb-COF。Sb-COF的BET和孔径分别为969 m~2g-1以及1.19和1.29 nm。SEM和TEM分析表明Sb-COF是平均直径为100±20 nm和长度约为200 nm的纳米结构,此纳米结构有利于其活性表面利用率的提高。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Sb-COF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下比电容达到了260 F g-1。循环稳定性测试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比电容反而有大幅的提升并最终保持稳定。100,000次循环之后,比电容达到了570 F g-1,为循环测试前的2.2倍之多,氧化还原官能团的利用率由之前的42%提升到了90%,表明在循环过程中电化学活性物质逐渐被活化。Sb-COF//r GO ASC器件测试结果表明,其电压窗口能够有效地扩展到2 V(一般纯COF材料的窗口小于1.5 V),达到了44 Wh Kg-1。100,000次循环之后,能量密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到69 Wh Kg-1,这也是目前纯COF电极材料所能达到的最好性能参数。
其他文献
由于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氢气作为一种理想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电化学水分解法可产生碳中和的优质氢气,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两个半反应组成了全解水反应。目前,开发高活性和具有成本效益的非贵金属双功能电催化剂是水分解的研究热点。此外,过渡金属磷化物(TMPs)具有经济上可行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已被广泛研究。本论文以过渡金属磷化物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内容
学位
碳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耐腐蚀、密度低、形貌丰富、电导率可调等优点而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吸波材料,但其单一的衰减机制容易造成材料阻抗不匹配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碳化钼作为典型的介电材料,在电磁波吸收领域具有一定的性能,并且易在碳材料表面外延生长制备、与碳材料复合过程易形成丰富的界面结构,这有利于电磁波在材料内部的衰减。因此,我们选用碳化钼复合碳材料为研究对象,构筑合适的微观形貌结构有望获得性
学位
光催化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和效率高的特点,可见光驱动的光催化已成为有机反应中化学转化的一种有效且可持续的方法。亚胺是一类重要的中间体,在工业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光催化氧化偶联胺类生成亚胺是一种绿色技术,但在温和条件下有效转化仍然存在挑战,因此,设计与开发高效光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碳点(CDs)是由尺寸小于10纳米的零维碳纳米材料,具有稳定性和各种表面官能团,是非常有前景的无金属光催
学位
石墨烯独特的狄拉克锥结构及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使其表现出极高载流子浓度、超高迁移率、无损弹道传输等优异特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新型材料研究及微电子元件集成。但是,零带隙和弱光吸收系数使石墨烯器件缺乏宽带吸收和高增益,所以想获得灵敏的石墨烯光响应器件,均需集成光吸收或光增益介质。锗量子点(Ge QDs)由于其量子限域效应、高吸收系数、近红外灵敏响应等特性,使得Ge量子点/石墨烯光电探测器可发挥协同
学位
新能源太阳能驱动的多相光催化在解决能源和环境挑战方面受到极大的关注。光催化氧化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处理方法,可以将有机污染物完全氧化成无污染的小分子无机物,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二氧化钛(TiO2)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光催化剂,可以大大提高污染物的降解效率,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只能被紫外光激发,从而影响其在太阳光以及可见光条件下的应用。并且TiO2中快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对复合往往导致量子产
学位
环境污染与能源枯竭日趋严峻,清洁可再生的氢能进入了研究者的视线。利用光催化分解水制取氢气是一种极佳选择,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催化剂。近年来,石墨相氮化碳(Graphitic carbon nitride,g-C3N4)稳定性好,具有可见光吸收特性与合适的导价带位置,被认为是一种优异的制氢催化剂。但通过氰胺类化合物为前驱体直接热聚合的g-C3N4具有比表面积小,可见光利用率低,光生电荷复合严重,催化效
学位
少孢节丛孢(Orbilia oligospora)是捕食线虫真菌中可以产生一类特有的杂合生源信号小分子化合物—少孢素类化合物(Arthrosporols),其参与调控真菌形态和土壤定殖。本实验室前期鉴定了少孢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基因簇AOL_s00215g上的9个关键生物合成基因274,276-283,但在簇上邻近的非生物合成基因284-286功能尚不清楚。因此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对这三个基因分别进
学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纳米相变材料(Nano phase change materials,NPCMs)由于在太阳能收集,废热回收以及智能建筑等领域的巨大应用而备受关注。但是,获得在高温条件下(例如180℃)形状稳定且不发生泄漏的NPCMs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前几乎所有已报道的NPCMs的形状稳定性研究都集中在100℃以下,该温度远不能满足常用热塑性塑料的成型加工要求,例如聚氯乙烯,在剪切力作用下
学位
目前,荧光粉转换型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已成为固态照明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然而,该技术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色温高、色纯度低、热稳定性差及效率低等问题,高质量红色荧光材料在白光LED中的应用是解决色温高和热稳定性差的有效方法。本文以硼磷酸盐KNa4B2P3O13为基质,通过高温固相法分别掺杂激活剂离子Sm3+、Eu3+、Pr3+及Mn4+,制备了系列红色荧光材料,深入研究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形
学位
制氢技术对于氢能发展至关重要,水解制氢作为典型的能量转换反应,需要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势垒。虽然贵金属催化剂具有出色的性能,但因成本问题而受到限制,因此成本较低且性能优异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前景广阔。其中,以泡沫金属为支撑的复合催化剂可避免粘接剂的引入、自身的多孔结构与高导电性可有效促进反应进行。鉴于此,本文以自支撑磷化钴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围绕着磷化钴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电催化性能展开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