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DNA中次黄嘌呤修复的深海极端嗜热古菌核酸内切酶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d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次黄嘌呤(Hypoxanthine,I)是DNA中一种常见的损伤碱基,主要来源于腺嘌呤的脱氨基作用,具有致突变性。高温加剧了腺嘌呤脱氨基形成I的速率,暗示着极端嗜热古菌基因组DNA的稳定性受到严峻的挑战。核酸内切酶是驱动DNA中I修复的关键酶。但是,目前极端嗜热古菌DNA中I的修复机制尚不清楚。极端嗜热古菌 Termococcus barophilus 和Thermococcus gammatolerans均分离自深海热液口,其最适生长温度为85℃左右。这两种古菌基因组DNA的测序已经完成,均编码了核酸内切酶V(EndoV)和核酸内切酶NucS。本论文分别以Tba EndoV和Tga NucS这两种核酸内切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它们切割I-DNA的生化性质,并初步探讨了 Tga NucS的催化机理。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开展了 Tba EndoV和Tga NucS基因克隆、诱导表达及纯化的研究。首先,利用PCR技术扩增了 Tba EndoV和Tga NucS的基因,进一步将其克隆至pET-30a(+)表达载体中。利用热激法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至表达菌株的感受态细胞。通过加入诱导物IPTG(Isopropyl β-D-Thiogalactoside)进行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然后经过热处理、Ni柱亲和纯化等步骤纯化得到Tba EndoV和Tga NucS 蛋白。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内容研究了 Tba EndoV切割I-DNA的生化性质。研究发现,Tba EndoV不能够切割正常DNA和U-DNA,而能够切割I-DNA。该酶切割I-ssDNA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90℃。经过100℃处理90 min后,Tba EndoV切割I-ssDNA的效率仍为90%,表明该酶为极其热稳定性的核酸内切酶。此外,我们还发现Tba EndoV切割I-ssDNA反应的最适pH为7.5~9.0。该酶切割I-ssDNA时需要二价金属离子,具体表现为Ni2+、Mg2+和Mn2+存在时,Tba EndoV能够切割I-ssDNA,其切割效率为Mn2+>Mg2+>Ni2+。Tba EndoV能够耐受300 mM的NaCl浓度,但更高浓度的NaCl(>500 mM)会抑制该酶的酶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Tba EndoV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切割I-ssDNA的能力要高于其切割I-dsDNA的能力。结合实验结果表明,Tba EndoV结合I-ssDNA的能力要强于其结合I-dsDNA的能力。因此,该酶倾向于识别和切割ssDNA中的I。本论文的第三部分内容关于Tga NucS切割I-DNA生化性质的研究。研究发现,Tga NucS能够在55℃切割I-ssDNA,而在80℃切割I-dsDNA。此外,Tga NucS切割I-dsDNA反应的最适温度为75~80℃,最适pH为pH 7.0~9.0。该酶切割I-dsDNA需要二价金属离子,其中Mn2+和Mg2+为其最适金属离子。另外,高盐会抑制Tga NucS切割I-dsDNA。进一步的研究发现,Tga NucS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类似,均能够对DNA两条链进行切割,其切割位置为次黄嘌呤的5’端第二个磷酸二酯键和互补链中对应模板碱基T的5’端第三个磷酸二酯键。因此,该酶的切割产物为5’端含有4个核苷酸长度突出末端的断裂双链DNA。对Tga NucS切割产物的再连接实验,我们发现该酶切割产物能够被T4DNA连接酶所连接,表面其切割产物具有3’OH和5’P末端。与野生型Tga NucS蛋白相比,D163A突变体蛋白不能够切割I-dsDNA,而E177A突变体蛋白的切割效率仅为18%。因此,D163为该酶的关键活性位点之一。结合实验结果显示,D163A突变体蛋白结合I-dsDNA的效率为68%,低于野生型Tga NucS蛋白的结合效率。另外,E177A突变体蛋白结合I-dsDNA的效率与野生型蛋白相接近。因此,D163同时参与该酶切割和结合dsDNA,而E177不参与该酶结合dsDNA,但会参与该酶切割dsDNA。本论文揭示了 Tba EndoV和Tga NucS切割I-DNA的生化性质,并初步探讨了Tga NucS的催化机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阐明极端嗜热古菌DNA中次黄嘌呤的修复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为揭示极端嗜热古菌中损伤DNA修复机制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使用近红外光激发的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具有多色发射和较长的发光寿命、而且不容易受到人体内有机分子的自荧光干扰、组织穿透度深和无光漂白影响等优点,在生物传感、生物成像和医学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另一方面,pH值是表征生物系统的基本参数之一,对人体内环境中pH值的精确监测意义重大。本文采用了镱铒共掺氟钇钠上转换纳米材料(YEUNs)与罗丹明B(RHB)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一种
西藏甲玛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距离西藏拉萨市68公里。甲玛矿床是由产于深部斑岩中的铜(钼)矿体、中部矽卡岩带中的铜多金属矿体、上部角岩中的铜钼矿体以及外围构造破碎带中的独立金矿体构成的“四位一体”的矿体组合形式。甲玛矿床矽卡岩带产于多底沟组(J_3d)灰岩、大理岩和林布宗组(K_1l)角岩、砂板岩之间,下伏的多底沟组(J_3d)为石榴子石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钙,而
基于DNA可编程碱基互补配对的性质,DNA纳米技术可以用来组装多种基于DNA结构的纳米材料,在生物检测和光电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DNA纳米结构具有结构的精确可控性,可以通过特定位点精确修饰实现材料功能的拓展和特定的生物学应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发展了各种DNA纳米结构的设计规则和装配技术,用以提高DNA纳米结构的稳定性和复杂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和肿瘤标志物检测中。肿瘤标志物的检
在中国共产党遭受第一次重大危难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建党、建军和开辟革命道路的基本原则,在危难关头化危为机,为最终夺取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被认为是最具竞争力的下一代平板显示器和固态光源技术,它们具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速度快和超薄等优点,在平板显示和固体照明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合成高效稳定的蓝光材料仍然是OLED发展的重点之一。分子内电荷转移型材料在改善载流子传输,调控发光材料的能级和合成TADF材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基于此思路我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BNSZ)广泛分布各种蛇纹石化超基性岩,而磁铁矿是蛇纹石化过程重要产物,研究超基性岩蛇纹石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岩石物化性质研究、生命起源探讨以及为磁铁矿勘探提供新的方向。昂吾地区位于班怒带中段,本文通过岩石学、岩相学、矿物学、矿物化学以及地球化学方法,对昂吾超基性岩进行岩石成因探讨和蛇纹石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并且评估昂吾超基性岩磁铁矿赋矿潜力,可以为今后缝合带超基性岩
自旋-轨道耦合,即Spin-Orbit Coupling(SOC)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机制。它起源于狄拉克方程的非相对论近似,广泛存在于空间反演不对称的固体材料中。SOC的强度主要由材料的内禀性质决定,很难在实验上通过人工的手段去调控。近些年来,实验上通过双光子拉曼技术在中性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中成功实现了可调控的人工SOC,这迅速引起了广大物理工作者的研究兴趣。研究表明超冷原子体系中存在S
随着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以万计的新型RNA得以发现,特别是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基因组大部分能够被转录,但具有蛋白
最近几十年里,具有交换偏置性质的核壳磁性纳米体系由于其在数据存储、生物医药和电子器件等方面有着可观的应用,而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制备合成了γ-Fe_2O_3/NiO和Ni/NiO两种核壳磁性纳米体系,具体研究了形貌结构对其交换偏置以及测试条件对相关磁性能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结合了煅烧工艺的两步溶剂热法,合成了具有可控微观结构的γ-Fe_2O_3/NiO核壳纳米结构。讨
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生长和成分的影响不同。红光和蓝光照射量的增加会促进植物的生长,紫外光会伤害植物而绿光会造成光能浪费。转光剂能够将太阳光中的紫外光、绿光等转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