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之“朴”的审美意蕴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imyy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灿烂的“轴心时代”的思想典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老庄的学说思想是一股中流砥柱。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老庄提倡“复归于朴”拯救之路。“朴”在老庄这里已经构成了一种特定的意味,具有民族体验的特殊色彩,至今仍然具有倡导体验的价值意义。从审美观念视角来看,“朴”承载着老庄深邃的审美思想,“朴”的审美结构也在这里得到了构造。老庄美学中的“朴”在最高层次上是道的存在形态,这形态自然是对道体验的结果,所以“朴”作为一种审美理念范畴是以“道”为其哲学基础的,以自然美、人格美和艺术美的形态表现,以“真”为审美原则。从其审美构造来看,“朴”呈现出本色、自然的特质,具有一种无为而为的回归式超越之境,而且老庄已指明了这种通向朴之路。“朴”它对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影响巨大,对“朴”的这种内部构造解析和外部机制考察有助于真切地理解和感受古典审美文化的意蕴。对“朴”的理论阐释还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是对现实审美文化的一种针砭,一种引导。“朴”所承载的虚静恬淡之气有助于矫正矫情虚夸之风。范畴是一套可以发展不同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与名言。范畴可以成为建立不同思想体系的潜入性;通过这一共同性,也许我们可以解释和预测不同体系相互影响的可能。作为中国古典美学重要范畴,“朴”也具有这种属性。本文拟对道家“朴”这一范畴所蕴涵的审美意蕴进行探索,发掘“朴”的审美内涵、审美机制及其人生意义。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朴”的文化内涵以及这一范畴在道家美学中的地位,从“朴”字的字源意义以及在古典文化中的内涵入手,进而考察其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在老庄美学中的地位,并且包含了从老子到庄子的逻辑发展,论证朴素美是道家的审美理想;第二部分考察道家之“朴”作为一种审美理念的美学形态,主要在三个视域中考察了“朴”的审美显现,即天地、人生、艺术,呈现出天地之美、人格美和艺术美的具体形态;第三部分是对“朴”作为审美理念范畴发生的考察,从其审美基础和审美原则及特征考察了“朴”的审美机制,并且分析了“朴”对人生的意义以及审美之路。“美学”这一称谓对于中国古典学说来说是一个舶来品,但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蕴涵丰富的审美思想,道家文化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一大主流,同样蕴涵丰富的美学思想,道家又是以老庄为代表的,所以本文对道家之“朴”的审美意蕴探索是以老庄为主要对象的。另一方面,中国古典学说在形态上不像西方那样具有严密的知识形式,加上古汉语的自身特点,而是围绕一些范畴概念来建立的。所以在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会蕴涵丰富的审美思想。道家之“朴”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呈现朴素纯真,自然本色的审美特征,承载了道家天人合一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极高的审美境界,“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同时展现现了有利于生命自由解放的复归于朴的审美之路。
其他文献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节能减排形势下,机关事业单位自身要做节能减排工作的表率。讨论了机关事业单位选址与建筑设计的节能、办公设备的节能、单位实验室的节能减排和节能减排
采用madymo仿真软件建立某车型正面碰撞乘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并对小腿伤害曲线进行对标,在此对标好模型的基础上,分别从安全带限力等级、歇脚板倾角、预紧器的不同类型这3方
2009年9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一书,是由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承担并组织编写的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动画艺术在文化软实力中脱引而出,成为当代的娇宠儿。动画领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进取,锐意探索。而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功,就是艺
建设蓝黄经济离不开良好的"金融支持",本文在阐述蓝黄经济建设存在大量资金需求的基础上,以潍坊地区为例分析了蓝黄两区经济建设中多元化融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分析围生期心肌病(PPCM)患者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调查分析42名PPCM患者。其中,8名合并子痫前期。2名患者需要ICU治疗。所有的患者均接受了BB和ACEI或八RB
在2018北京绿色金融国际论坛上,与会专家针对如何推进首都绿色金融中心建设以及商业上的可持续性和创新发展等多个角度发表了各自观点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霍学文:通州需
失效零件的再制造加工是保证再制造产品质量、降低再制造费用的核心内容。本文叙述了再制造加工的概念,分析了失效零件进行再制造加工的条件,并对再制造加工技术方法进行了分
斜拉桥是近现代桥梁结构常用的一种桥型,由于该类桥型超静定次数高,空间效应显著,工序复杂,施工过程及其质量决定结构成桥状态。因此,斜拉桥中间施工过程理想状态的确定至关
人类社会不懈追求教育领域的公平,是因为教育公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是否公平。努力实现教育上的平等,不仅是中国在教育上长期发展的目标,也是世界其他各国教育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