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孔作业下套管强度分析与防护措施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zhu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气井射孔的主要作用是建立井眼与储层的油气流通通道,便于储层的流体流入井筒,最终流向地面。射孔作业时射孔弹在爆炸的瞬间产生极大的射流速度并产生上万度的高温,套管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损坏,损坏的形式包括套管变形、出现裂纹等,套管的完整性失效问题严重威胁着后续的安全生产。针对此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射孔作业时地层和套管受力、套管强度以及套管防护等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考虑地层的弹性和塑性变形以及流固耦合效应,建立了地层-水泥环-射孔套管的受力模型以及套管强度计算方法;利用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套管尺寸、射孔孔径、射孔密度、射孔相位角等参数下套管强度的计算结果,并分析了不同射孔参数对套管强度的影响规律;最后提出了射孔作业下防护套管的技术措施,并设计了一种聚能射孔装置。结果表明,射孔段套管的径向位移随着射孔孔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射孔密度的增加套管强度减小幅度明显,当射孔直径增加至20mm左右时,套管强度下降的幅度有所降低;随着射孔相位角的增加,套管承压能力先增大后减小,在相位角在45°时套管承压能力达到峰值,在相位角在0°或180°时套管承压能力最小;采用新型的射孔枪装置与射孔段套管检测装置可以及时测量套管强度损坏的数据,以便及时调整射孔过程中的参数或者更换套管,以保证后续作业安全。
其他文献
油页岩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以其巨大的储量展现出广阔的开发前景。然而,在油页岩原位开采过程中需要将地层加热到350℃以上。地层长期高温情况下会造成多种不良反应,如水泥石破碎、高温反应后的酸性物质对套管产生腐蚀、生产套管屈服损坏等,导致井筒完整性失效,影响油气资源安全高效开发。本文依据我国吉林地区油页岩储层特性,初步设计研究了油页岩原位开采井筒结构及尺寸,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井筒
我国厚层块状构造油藏储量规模大,普遍具有非均质性强,难开采等特点。注水开发效果普遍差于常规油藏,水平注气容易使气体过早突破、开发效果差,需进一步改变驱替方式,采取注气重力稳定驱等技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对于注气重力稳定技术,国外已经有较多成功案例,但是此技术在我国油田应用来说还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从注气提高采收率原理分析入手,研究顶部注气重力驱驱油机理。顶部注气重力驱原理主要是依靠油气重力分异,
随着国内外勘探开发向深层超深层油气藏进军,能适应高温高压复杂井下条件的钻井液体系及关键处理剂成为保障深井超深井钻完井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常用的聚丙烯酰胺增粘剂均表现出难以承受180℃高温的难题,该难题在盐水体系中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本论文针对如何优化提高聚丙烯酰胺增粘剂的抗温抗盐能力进行了探索研究。本论文以六种不同分子量的增粘剂为优选基础,首先在同等实验条件下优选出表观粘度保持率最高的产品,然
在钻井过程中尤其是页岩钻井过程中,困扰顺利钻井的一大难题就是井壁失稳,页岩富含丰富的纳微米级别的孔隙和裂缝,如何封堵这些纳微米孔缝并防止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或者钻井滤液通过这些微小的孔缝进入地层,防止水化或者毛细管力对地层造成的损害,进而防止井壁出现坍塌才是解决井壁稳定问题的根本。当前国内外已经研究出来许多纳微米封堵材料用于封堵地层纳微米级别的孔缝,且存在诸多有关纳微米封堵材料的评价方法,在对比国内外
低渗的碳酸盐岩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井附近地层憋压,当压力超过岩层的破裂压力,地层产生了新的裂缝。随着注水压力的升高,新生裂缝不断延伸,容易导致裂缝性水淹,严重影响开发效果。本文旨在运用物理模拟和理论方法相结合,开展注水井水力破裂缝扩展的实验研究,通过观察岩心渗透率的变化表征其缝长的延伸规律。先根据等效渗透率-相对缝长的理论模型,建立等效渗透率-相对裂缝长度的图版,并运用径向挤压的方法研制
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已从中浅层气藏向深层-超深层气藏发展。气藏开发过程中,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孔隙变化、物性变化、渗流能力变化、气水关系复杂化,有效动用低渗储量、保持气藏稳产、提高采收率面临挑战。超深层油气藏其特殊的地质特征,使得勘探开发难度大大增加,急需拓展、完善油气藏工程新理论以适应超深层这一新领域。川西北地区是四川盆地重要的产气区,双鱼石区块栖霞组气藏,展示了良好的天然气勘
近年来,高压气井频繁发生井完整性失效的事故,所以针对井完整性的套管设计研究已经是迫在眉睫。井完整性失效的形式繁多,其中井屏障失效而导致的套管事故有增无减,直接引起井的报废甚至造成环境灾难。为了保障经济、安全的生产,套管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套管的外载与服役环境,改进套管强度设计、材质防腐措施、连接扣型密封有效性设计等,从而有效提高套管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套管的屏障功能,确定套管是井屏
大庆葡南油田部分区块储层物性较差,常规衰竭开发和注水开发采收率低,急需探究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目标区储层渗透率范围为0.1×10-3μm2~10×10-3μm2,孔隙度范围为10%~15%。开展了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流速敏感程度中等偏强,水敏感程度中等偏强,酸敏感程度中等偏弱,CO2敏感程度弱,碳化水敏感程度弱。现场开发需注意控制注入流体流速以及矿化度,不需要考虑储层对酸
碳酸盐岩气藏复杂的孔隙结构是制约深层碳酸盐岩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目前关于孔隙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不够直观和深入,关于气相流动三维可视化和裂缝、孔洞等对气井产能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有待提高。因此,开展了孔隙结构影响渗流特征及气藏动用的研究,从而指导碳酸盐岩气藏的高效开发。首先,利用两种分辨率CT扫描对碳酸盐岩三种类型岩心进行孔隙结构特征的分析;然后,通过地层条件下的气体渗流特征实验研究其渗流规律
近几年,体积压裂技术已成为储层改造的主流技术,转向压裂技术应运而生,即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加入转向剂,封堵高渗透通道和原缝,增强井底和水力压裂裂缝净应力,超过老裂缝中薄弱部位的破裂压力,形成人工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互贯穿的缝网系统,从而有效提高增产效果。压裂转向剂作为转向压裂中十分重要的处理剂,在封堵老裂缝及重新定位新裂缝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传统转向剂具有施工复杂、油层伤害、成胶时间不可控、返排不彻底等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