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⑴研发《创新与改进护理器具》课程,设计课程目标,编写教学大纲、讲义、进程表、课件、考核方式。⑵研究分析护理高职学生学习该课程前后创新素质的变化。方法⑴研读文献阅读分析国内外创新教育、护理创新教育、护理器具创新相关文献,发表综述。⑵创新课程设置参考各高校创新课程设置,融入历年专利网护理专利典型案例,参与课题组编著《创新与改进护理器具》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表、讲义、课件、考核办法。申请选修课。⑶创新课的实践研究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研究对象为广西医科大学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选修创新课者为实验组,非选修者为对照组,随机抽样,实验组96人,对照组96人,两组均实施原教学计划,实验组增加《创新与改进护理器具》课程教学。比较创新素质在两组间的差异和实验组选修创新课前后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⑷评价专家对课程设置进行评价,学生创新素质用《大学生创新素质》问卷量表调研,实验组学生评教用课程评价问卷(course valuing inventory,CVI),评价学习效果是课题组总结选修者期末创意设计。结果1.研究完成《创新与改进护理器具》课程设置,编著讲义4万余字,得到专家的好评,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课题组针对反馈意见进行了讨论与修改。2.《创新与改进护理器具》成功申请到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选修课,24学时,完成2届共282名(占34.3%)学生教学实践。3.《大学生创新素质》问卷结果⑴创新意识有所提高:实验组的学生在教学前创新认识3.666±0.329;创新情绪3.492±0.388;创新意识3.510±0.260;创新准备3.341±0.446。教学后上述各项分别变为4.217±0.391、4.213±0.496、4.120±0.358、3.779±0.551。教学前后各维度进行配对t检验,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教学后的创新认识、创新情绪、创新意识和创新准备均高于教学前,且前三项都上升到良好水平。⑵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实验组的学生在教学前的创新思维能力3.239±0.388;创新学习能力3.019±0.387;创新实践能力3.190±0.477;创新能力3.140±0.317。教学后上述各项分别变为3.438±0.626、3.280±0.688、3.363±0.645、3.371±0.598。教学前后各维度进行配对t检验,创新实践能力P<0.05,其他项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均没有达到良好,说明教学后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均高于教学前,如何进一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是本课的难点,值得继续研究。⑶创新人格有所变化:实验组教学前的机敏活跃3.400±0.548;求真务实3.508±0.463;果敢自立3.408±0.490;进取张扬3.170±0.696;创新人格3.422±0.331;教学后上述各项分别变为3.694±0.660、3.870±0.645、3.712±0.613、3.587±0.771、3.730±0.512。教学前后各维度进行配对t检验,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学后的创新人格各维度均高于教学前,但均未达到良好水平,说明建立完善创新人格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更完善的创新教育养成机制。4.学生评教课程价值、内容学习、个人学习、行为学习、总问卷的分值分别为28.38±3.25、26.81±3.25、27.33±2.94、26.25±3.44、108.57±11.77。评价结果均处于中上水平。5.学习效果实验组自愿组合35组,完成护理器具创意设计40项,全部达到合格水平。结论1.初步完成《创新与改进护理器具》课程设计,得到专家好评。2.该课程成功申请到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选修课,有34.3%的学生选修该门课程,学生全部能初步完成护理器具创意设计。课后学生CVI问卷课程价值评价属于中上水平。3.运用《大学生创新素质》问卷两组比较、与实验组选修学习该课程前后,各P均<0.05或<0.01,说明研发的《创新与改进护理器具》课程,能提升高职护生的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