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确的病理分期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预后,不同分期病人的治疗策略也有差异。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手术前后辅助化疗并非对所有病人有效,只有对Dukes C期和癌侵犯浆膜外的B2期结直肠癌,术前加术后辅助化疗才能提高病人生存率。然而,术前要想作出准确的Dukes分期是困难的。如何选择合适的病人接受术前辅助化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讨其他合理有效的预后指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是一种由67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类生长因子,对多种细胞发挥促有丝分裂和促分化作用。目前普遍认为,IGF-Ⅱ主要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在多种肿瘤,如wilms瘤、横纹肌肉瘤和乳腺癌的形成、进展和转移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结直肠癌组织中也可测得IGF-Ⅱ mRNA的过度表达,然而结直肠癌中IGF-Ⅱ水平的高低,对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对结直肠癌的预后有何影响,尚无文献报道。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一种分子量36Kd的酸性无组蛋白的细胞核多肽。作为DNA多聚酶δ的辅助蛋白,是真核细胞DNA合成所必需的,于晚G1期和S期细胞中浓度最高,是细胞增殖的标记物。结直肠癌中PCNA表达高低反映了癌细胞的生长速度,有助于判断癌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机体在基因严密调控下主动清除多余细胞或缺陷细胞时发生的正常生理现象。正常机体中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总是在严密调控下达到动态平衡,这一平衡一旦被打破,将导致多种疾病。PCD调控不良是恶性肿瘤中的普遍现象,反映了肿瘤细胞自身清除能力。
肿瘤细胞生长的快慢与肿瘤的预后有关。检测结直肠癌中PCNA表达和PCD,可以从细胞增殖和细胞丢失两个角度反映癌细胞的生长特性。结直肠癌中过度表达的IGF-Ⅱ是否能影响PCNA表达和细胞凋亡,并因此影响结直肠癌预后,以及检测IGF-Ⅱ对临床选择合适的病人接受术前辅助化疗有何参考价值?这正是本部分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结直肠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细胞凋亡的检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表达水平与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结肠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结肠直肠腺癌患者142例,术前纤维结肠镜直视下采集癌肿和正常结肠直肠粘膜组织标本。以S-P法检测IGF-Ⅱ,多媒体图文分析系统定量阳性染色区灰度值。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计算PCNA标记指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患者均作随访,观察并记录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计算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
结果:结肠直肠癌组织中 IGF-Ⅱ水平(20·29±8·04)显著高于正常粘膜(13·81±5·86)。IGF-Ⅱ灰度值高低与PCNA标记指数、凋亡指数高低显著相关。低IGF-Ⅱ表达组结肠直肠癌患者的DFS为69%,OS为78%。均显著高于高IGF-Ⅱ表达组(42%,55%)。Cox分析显示IGF-Ⅱ表达高低为除Dukes分期之外的又一独立预后判断指标。
结论:结肠直肠癌组织中IGF-Ⅱ表达高低是判断患者预后的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