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因矿山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如何评价矿山开发的生态影响,尤其是对最容易被忽视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以及如何将生态环境的质量变化与经济数据联系起来,显得十分迫切。但是,现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2011年9月1日以后,被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替代]与《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是以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中心内容,并未涉及生态环境的价值评估。
生态影响的经济评价是联系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两个系统的纽带。生态影响的经济评价,通过货币化的定量评估,将环境层面的“生态系统”与市场层面的“生态服务”联接起来。这种货币化的衔接,有利于提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直观性、提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实用性,是解决生态环境价值评估的有效方法之一。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缩写为CBA)的矿山生态影响评价,将矿山开发带来的资源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经济收益,以及矿山所在区域的社会收益等等“多本账”以可比较的货币化形式清晰展现出来,为矿山开发的环境影响损失评估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为矿山项目的生态补偿、可行性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是区域发展规划在环境影响方面的重要参照。
论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研究生态影响的经济评价。理论上,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首先总结归纳了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包括:CBA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分类原则与体系、生态环境价值的分类、生态环境价值的评价方法;然后构建了一套以CBA为基础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提出CBA模式下生态影响评价的概念模型与操作步骤;最后细分矿山开发的生态影响成本与收益,以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源型成本和环境型成本为重点,探讨了各类生态功能价值影响的计算方法。实践角度,以CBA矿山生态影响评价的方法体系为中心,综合运用调查评价法、影子价格法、影子工程法、市场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等价值评价方法,评价了江西省星子县大排岭瓷土矿山开发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与矿山开发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功能的筛选与矿山生态系统的分类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考虑生态环境功能分类的科学性与生态环境功能价值评价的可操作性,针对非污染型矿山生态环境特征,将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分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3个类型,包括物质生产、休闲娱乐与文化科普、涵养水源、减缓洪灾、保持土壤、固碳供氧、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延续物种与维护生境等9种功能。并以此作为非污染型矿山生态影响经济评价的基本功能指标。
根据自然景观特征细分矿山环境系统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并作为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影响识别的基础。再针对非污染型矿山开发的生态影响,进行4个自然生态景观系统的环境功能影响识别。
(2)基于CBA原理的非污染型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框架研究
运用效用价值理论探索环境影响的“等效介质”,提出“物理量-效用量-货币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模型。将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原理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当中,针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各项环境功能的变化情况(丧失或新增某项功能,某项功能价值损失或增值),划分非污染型矿山开发的资源环境成本和收益。并提出“功能影响识别-功能效用评价-矿山收益核算-成本收益分析”的生态影响评价范式。即:第一步,通过生态服务功能的识别,将生态环境要素变化的“物理量”转变为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变化量。并将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丧失或降低、新增或提高,分别看做生态影响的成本与收益;第二步,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将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变化的“效用量”进行货币量化,并以此作为矿山开发环境影响的资源环境成本(或收益);第三步,通过矿山企业、矿山所在地区的矿山开发成本与收益的估算,得到矿山开发各实体的经济净收益:第四步,通过矿山开发生态环境影响区域的整体经济性收益与资源环境成本的比较,分析矿山项目的可行性,并得出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3)生态影响价值评价的方法研究
总结归纳了调查评价法(contingentvaluationmethod,缩写CVM)评价生态环境价值的理论基础与一般思路,并用于生态影响的经济评价实践当中。指出CVM的调查问卷有必要包括评价对象、相关基础知识、支付意愿、个人基本信息等4个部分,并给出备部分的一般范式:①评价对象部分,以图片、数据、照片的形式,简洁的展示待调查区的区域位置、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概况、环境影响的可能状态等等;②相关基础知识部分,以简洁易懂的语句介绍待调查区域各生态系统的各项环境服务功能:③支付意愿部分,以低起点、大范围的支付卡为第一选择(正式调查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前要有预调查,以确定支付卡的数额分布):④个人基本信息部分,记录受访者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年收入等个人基本信息,以备数据分析之用。
论文针对江西省星子县大排岭瓷士矿山的景观价值、环境净化与生态维护功能价值进行调查评价,采用随机抽样的面访形式进行调查,并以支付卡进行现金捐款作为支付方式。以累计频度中位值作为人均支付意愿,计算景观价值、环境净化与生境维护功能价值的人均损失为15元/年,矿山影响区域(星子县自鹿镇交通村)的景观价值、环境净化与生境维护功能价值的总体损失为32295元/年,精确到千位数为32000元/年。在调查数据分析中发现:与支付意愿相关性最大的是收入,其次为职业与学历,而年龄、性别与支付意愿不相关。
通过前人研究成果与星子县瓷土矿山的生态环境影响识别,提出根据不同类型的生态景观系统细分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结合区域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状况,选取评价方法和相应计算参数,分别进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评价,形成各生态系统的单项生态功能价值影响的评价系统。通过各单项功能价值影响评价的加和,来实现整体生态影响的经济评价,构建非污染型矿山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体系。
(4)案例研究
运用论文构建的评价体系,评价星子县大排岭瓷土矿山生态影响的经济价值,得到2008年、2009年、2010年的生态影响价值损失分别为499,3万元、512.8万元、526.4万元。经矿山开发生态环境影响区域的成本收益分析可知:如果计算生态环境成本,大排岭瓷土矿山开发项目为不可行项目,其导致星子县交通村2008年、2009年、2010年总体损失分别为367.3万元、354.8万元、390.4万元。
运用导则与规范推荐的以生态环境质量为中心的传统生态影响评价方法,计算大排岭矿山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得出其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变化为-3.54,即生态环境状况略微变差,矿山项目可行;运用论文构建的以生态环境功能价值为中心的CBA生态影响评价体系,计算生态环境价值损失和收益,得出大排岭矿山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损失约为500万元/年,远大于矿产开发的经济收益,矿山项目不可行。经过对比发现:对于同一矿山开发案例,运用两种评价体系分别评价其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出不同的结论。其原因是立场不同,在以环境要素、环境质量等级为中心的传统评价中,环境效用、环境价值被忽视被低估,所在经济学成本效益分析中得出不同的结论。
通过论文研究发现,基于CBA原理的生态影响评价有如下优点:
(1)将环境评价中不被公众理解的“浓度单位”、“等级单位”、“质量指数”等等,转变成童叟皆知的“货币单位”,提升环境评价的公众理解度、参与度。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价值观,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
(2)能够真正弄清楚矿山开发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与地区收益这几本账。有助于区域性招商引资和建设规划的科学决策,供各级决策部门参考。
(3)区域性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损失的经济核算,为绿色GDP核算提供思路,为矿山开发的生态补偿提供参考。生态影响的经济评价将资源与环境变化的质量单位转化为价值变化的货币单位,能有效地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资源环境成本,有助于生态补偿机制的健全。
论文的创新点可归纳为:运用效用价值理论探索环境影响的“等效介质”,提出“物理量-效用量-货币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模型。以成本收益分析原理,构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提出“功能影响识别-功能效用评价-矿山收益核算-成本收益分析”的生态影响评价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