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基因特征及INF2基因新发突变的功能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探索儿童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RNS)的遗传性致病因素,从分子水平揭示中国东南地区人群SRNS致病和/或易感的遗传特征。
  方法:
  对我院肾内科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5年余间收治并依据《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2016)》临床诊断为SRNS的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在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扩展,对所有编码基因的序列进行全外显子组的高通量测序,并利用高效的测序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半自动化的临床表型、基因变异致病性和遗传学特征的综合分析,寻找已知或未知的SRNS可能致病基因突变,再进行生物信息、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医学遗传学交叉学科分析;利用体外细胞系转染表达靶向突变的INF2基因,通过Westernblot、细胞免疫荧光、细胞迁移和粘附实验分析携带特定突变的INF2基因是否对肾脏足细胞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结果:
  共收集81例患儿的临床和基因检测资料数据,先天性肾病患儿(<=3月龄)6名,3-12月龄2名,1-6岁43名,6-12岁26名,12-18岁4名。基因诊断阳性率为28.4%(23/81),其中先天性肾病患儿阳性率为100%(6/6),非先天性肾病患儿(3月-12岁龄)的阳性率为24%(17/71),而4名>12岁患者均未检出致病基因突变。检出阳性基因11个,分别是:NPHS1(5例)、PAX2(3例)、INF2(3例)、ANLN(3例)、NPHS2(2例)、FAT1(2例),以及ACTN4、ADCK4、PLCE1、TRPC6和WT1分别均为1例,其中<3月龄患儿只检出NPHS1(4/5)和PAX2(2/3)致病突变,而1-12岁龄患儿中所鉴定的致病基因呈多样性,除ADCK4(1例3月-1岁患儿)外均有检出。对于所有变异均为C/G>A/T,通过基因组定位排除了CpG岛位点的富集。意外的是,在3名无血缘关系的患者及1名患儿父亲中检测到同一个ANLN变异NM_018685:c.2521G>A,p.E841K,其在本研究中的检出率为3.7%(3/81),而在南方中国人群变异数据库中的MAF为0.014(千人基因组)。对INF2基因新发c.1504C>T(p.P502S)突变的体外细胞实验表明,该突变导致足细胞骨架的改变,并且引起足细胞迁移和粘附功能缺陷。
  结论:
  本研究在现有SRNS诊断指南基础上提出了对“特发性”观念的重视,对其进行了诠释,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向。所发现的致病基因谱与国内以往研究结果既有类似,也有不同之处,提示中国东南地区汉族SRNS致病基因的特征,其中提出:尽管目前并不十分清楚与INF2缺陷相关的疾病特征,但INF2单倍剂量不足导致了中国东南地区SRNS发病的高频事件,有医学遗传学本地化应用的价值;ANLN基因变异NM_018685:c.2521G>A在南方人群中是SRNS的易感位点(检出率3.7%显著高于2倍MAF0.014),其分子遗传学机制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研究。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SRNS以往的研究成果,同时为未来研究和指导临床诊疗的方向提供了材料和依据。
其他文献
学位
报纸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