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联合大承气汤灌肠对毒热炽盛型脓毒症患者白细胞计数(WB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胃排空时间、胃泌素(GAS)水平、腹腔内压、肠鸣音、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的影响。探讨针刺天枢、关元、足三里、天枢、上巨虚、曲池、合谷联合大承气汤灌肠对降低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及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针刺联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疗程7天。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胃排空时间、胃泌素(GAS)水平、腹腔内压、肠鸣音、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两组患者入组前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WB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胃排空时间、胃泌素(GAS)水平、腹腔内压、肠鸣音、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二者具有可比性。
2.在中医综合疗效方面,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在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治疗后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高敏C反应蛋白(hs-CPR)、胃泌素(GAS)、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胃排空时间、腹内压及肠鸣音治疗前后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刺联合大承气汤灌肠对降低毒热炽盛型脓毒症患者炎症指标及改善胃肠功能具有一定疗效,可降低腹内压,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康复。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针刺联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疗程7天。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胃排空时间、胃泌素(GAS)水平、腹腔内压、肠鸣音、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两组患者入组前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WB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胃排空时间、胃泌素(GAS)水平、腹腔内压、肠鸣音、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二者具有可比性。
2.在中医综合疗效方面,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在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治疗后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高敏C反应蛋白(hs-CPR)、胃泌素(GAS)、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胃排空时间、腹内压及肠鸣音治疗前后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刺联合大承气汤灌肠对降低毒热炽盛型脓毒症患者炎症指标及改善胃肠功能具有一定疗效,可降低腹内压,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