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探索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病变支数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简称血管内皮细胞功能Flow-mediated asodilation FMD)的影响。观察中医益气活血通脉方药(脑心通胶囊)对SAP气虚血瘀证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2.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3年7月于东直门中医院心内科就诊的74例SAP气虚血瘀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患者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即基础西医治疗加益气活血法治疗)和对照组(即仅基础西医治疗),两组基础西医治疗均进行严格的常规冠心病及支架术后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常规冠心病及支架术后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另口服脑心通胶囊(咸阳步长药业)4粒,每日3次;对照组单纯采用严格的常规冠心病及支架术后治疗措施,观察12周,且治疗期间对照组避免使用益气活血通脉类中药或中成药。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血小板聚集率、高敏C反应蛋白、FMD及脑心通细胞学实验指标6-keto-P F1a的变化。3.研究结果(1)SAP单支病变组患者药前FMD大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药前F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将药前SAP患者血糖、LDL、HDL、CHO、TG、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血小板聚集度八项指标与FMD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MD与血小板聚集度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FMD(%)=6.944-0.303×血小板凝集度。(3)两组治疗后FMD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治疗组疗后较疗前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与人正常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后细胞分泌的6-keto-P F1a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疗后血小板聚集度较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糖、LDL、HDL、TC、TG、尿酸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善,差异无显著性(P>0.05)。(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改善状况均有好转(P<0.05),治疗组疗后乏力、气短、神疲三项中医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治疗后FMD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中中药组治疗后FM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治疗后PAgT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中药组治疗前后PAgT差值与西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支病变组内中药组治疗前后PAgT差值及变化率与西药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研究结论(1)可能存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支数越多,血管内皮功能越差的趋势,同时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与血小板聚集度呈负相关。(2)益气活血通脉方药能改善SAP患者心绞痛症状及气短、乏力、神疲三项中医症状。(3)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均能改善SAP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且益气活血通脉方药的治疗能降低SAP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血小板聚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