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力的性质及其对膜间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热扰动引起的细胞膜间波动力调控着大量的细胞生命活动,如细胞粘附、细胞融合、细胞迁移等。因此,对波动力性质及其作用的研究构成了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然而,作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波动力与膜间距之间的具体关系尚未完全清楚,其对膜间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影响仍缺乏深入研究。鉴于波动力在诸多细胞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其更深层次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与结论总结如下:  1.基于弹性力学、统计力学理论,获得了波动力f与膜间平均距离c之间精确的表达式。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地很好,并且首次给出了波动力的力程。研究结果表明,当膜间平均距离足够小时,Helfrich提出的f~c-3关系与Freund提出的f~c关系分别构成了本文所得结果的上限与下限,从而严格证明了上述两种在近期引起巨大争议的关于f、c关系的理论在本质上的一致性。此外,研究发现,当膜间平均距离大于本文获得的力程时,波动力会迅速衰减为零。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当前关于波动力与膜间平均距离之间具体关系的争论,并为波动力的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见解。  2.基于Monte Carlo计算机模拟方法以及统计力学理论,获得了多层膜系统在外部载荷作用下,当弯曲能与表面张力能在膜波动过程中分别处于主导地位时,膜间平均距离、平行关联长度、粗糙度等参量与波动力的关系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外部载荷的变化可以改变上述参量对波动力的依赖关系。对于外部压力较大、膜间距足够小的情况,通过对获得的f-c关系作进一步分析,再次证明了Helfrich与Freund的波动理论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3.建立了多组分细胞膜粘附模型,首次揭示了波动力与脂筏在膜间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均质膜系统中波动力发挥的作用不同,在多组分膜系统中,脂筏内的蛋白质聚集可引起细胞膜构象熵增加,进而使得波动力促进了膜间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正是由于该协同效应,相比于刚性膜系统,波动膜系统的键合常数甚至更大。对于细胞-基底粘附模型,在相同条件下,相比于刚性膜系统,波动力的引入可以改变脂筏在膜锚定受体与基底固定配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此外,脂筏特性、基底配体分布同样会影响脂筏对受体、配体键和的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为不同实验条件下关于脂筏对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影响的争论提供了新的解释机制。
其他文献
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施工安全问题亟待我们解决,只有解决了施工的安全问题,施工人员
电力系统主设备主要包括同步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等电力系统的重要一次设备。这些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不利的影响。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重点在电
学位
微重力下空间流体管理问题一直是流体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航空航天领域提供电力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其外部管路系统中燃料和氧化剂的流动特性因其对电池发电性能有重大
学位
本论文对高效率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技术和实用化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进行了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高效率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方法的研究。本文在对比研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文在分析了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意义和方法后,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推理系统的一般理论,并研究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神经网络的两种负荷预测方法。 在负荷预测中的神经网络方法中,采用两种途径来改进传统的BP神经网络。第一类包括使用启发式信息的技术,这些启发式技术包括可变的学习速度,使用动量和改变比例变量等。另一类是标准数值优化技术,主要包括共轭梯度算法和Levenberg-Marquar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