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战略目标。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举措,这对推进长江经济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间由于公共财政状况、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设计上的差异,导致各省(市)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产出效果的差异。因此,分析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差异及变动趋势,提出政策措施与对策建议,对缩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对策分析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差距和效率差异进行了研究。结合本文所研究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和数据的可得性,筛选了一套能够反映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指标体系。通过构建泰尔指数模型测算出九省两市在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变化趋势。通过DEA—Malmquist—Tobit三步分析法,分别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投入产出的静态效率,动态效率变化指数和外部因素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静态效率的影响。在实证的基础上得出:长江经济带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产出要素差距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效率变化指数的差异也较大;另外,同一外部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别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评价机制,调整财政政策激励导向;优化要素配置,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加大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构建长江经济带基本公共服务的合作供给机制等缩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