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和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关键。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实践观为基础,对以纯粹思辨为标志的传统“理性主义哲学”作了深刻“扬弃”和彻底“清算”,让哲学从虚无缥缈的“天国”回归到实实在在的“人间”,开创了哲学发展的新模式。马克思恩格斯颠倒了被颠倒的世界,转变了哲学关注世界的方式。准确把握《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实践观,就需要对它的形成过程和演进路径进行客观分析与研究。这就要坚持纵向、横向和自身“三把尺子”来把握:第一方面是纵向研究。以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为基点,对他们之前的“实践”进行准确理解,才能把握《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实践观的科学内涵,掌握其本质特征。第二方面是横向研究。也就是关注同时期的其他哲学家对实践的研究,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对他们的借鉴和批判。第三方面是自身研究。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自身实践论思想前后的对比和变化。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对实践的认识,以及实践观的内容和指向,皆有不同。本文将在对比研究、梳理整理、脉络分析中把握《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实践观的内涵与特性,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实践观进行深入考察,以图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实践的根本问题有一个基本的廓清和全面的认识。在具体写作时,作者将按以下思路进行阐述:第一,对历史上的实践观进行简单梳理。在梳理中,找出历史上的实践思想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实践观的启发,并梳理出他们之间对实践认识的差别。第二,考察《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实践观。将实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牢牢把握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地位,进而准确的理解、把握和阐释。第三,对生产实践论作深入探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实践观的本质不是泛泛而谈的实践,而是在一定社会中的、一定环境下的、具体的人所从事的生产实践,这是区别于其他实践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