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共熔溶剂在高聚物材料加工中的应用及其吸湿性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tiantian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其具有的低蒸汽压、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无毒无害、低成本、易合成与回收和性质可调等优点,低共熔溶剂在材料加工、反应、萃取和电化学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虽然绝大多数低共熔溶剂无法有效溶解高聚物材料,但它们仍然可以在高聚物加工中用作分散介质或者抗溶剂等。
  本论文研究中以低共熔溶剂在高聚物加工及其吸湿性为研究背景,探索了新型DES乳液在溶剂提取过程和静电喷雾/纺丝过程中的应用,拓展了这两种传统的高聚物微纳米颗粒和胶囊的制备方法。同时,通过对一系列基于溶液加工的高聚物微纳米颗粒与胶囊制备过程的分析,提出针对产品颗粒形貌调控的新型单元过程:高聚物溶液的液滴干燥过程。将佩克莱特准数方法运用于乳液的溶剂蒸发过程,合理组织该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对该传统和成熟的方法进行改进,初步赋予该过程以产品形貌调控的新功能。最后,使用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在线液体吸湿性测定装置首次测定和报道了一些常见低共熔溶剂的吸湿性数据。
  具体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O/DES乳液溶剂提取法制备微球/微胶囊,(2)O/W乳液溶剂蒸发法形貌调控,(3)DES乳液的静电纺丝与静电喷雾,(4)DES吸湿性研究。
  在O/DES乳液溶剂提取法制备微球/微胶囊部分研究中,采用O/DES乳液的溶剂提取法成功制备PLGA,PMMA微微粒和布洛芬-PLGA,PLA和PMMA微胶囊。使用DES替代O/W乳液中的外水相和O/O乳液中的外油相分别提供了无表面活性剂、无水路线和减少使用有害有机溶剂的机会。通过对DES乳液粘度和电导率的测量,确定了其稳定期分别为60小时和72小时,满足微纳米颗粒和微胶囊制备的要求。同时,内油相的溶剂对于确定产物微粒和微胶囊的形貌至关重要。当使用DCM时,产品为固体球形微粒和微胶囊;当使用EA时,产品为具有不规则形状的微粒和微胶囊。微胶囊的EE和DLE在14.5-16.5%和87.1-98.9%的范围内,而体外测试表明释放时间约为150小时。
  在O/W乳液溶剂蒸发法形貌调控部分研究中,以佩克莱特准数的变化为依据,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均质搅拌速率、高分子PMMA浓度、高分子PMMA分子量、高分子类型、蒸发温度、油相溶剂种类等因素对产品高聚物颗粒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研究范围内(1)颗粒的形貌随着高分子分子量的增大无明显变化均为球形颗粒,颗粒的直径随着高分子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2)PCL体系倾向于形成表面粗糙而且有褶皱的球状颗粒,而PMMA体系生成碗状或者表面光滑但具有多孔的颗粒。同时,PCL产品颗粒间的粘连比PLA严重,可能与它们的Tg 高低有关。(3)随着高分子浓度的增大颗粒的形貌无明显变化但颗粒直径则增大。(4)混合溶剂中随着乙酸乙酯浓度的增大,颗粒的塌陷更容易发生即更容易形成具有较大空洞的球形颗粒,而且形成的球形越不规则,表面更粗糙。(5)随着均质速率的增大颗粒的形貌无明显变化但颗粒粒径减小。
  在DES乳液静电纺丝喷雾部分研究中,采用DES乳液的静电纺丝与静电喷雾成功制备了PCL微颗粒和氯化胆碱/维生素C-PCL微胶囊。针对一系列[PCL/DCM]/[ChCl/MA]乳液,尽管PCL浓度在其DCM溶液的浓度达到10wt%,但其静电纺丝/喷雾的产品是微颗粒和非纤维。[ChCl/VC]/[PCL/DCM]乳液静电喷雾和静电纺丝制备的ChCl/VC-PCL微胶囊中ChCl和VC的EEs分别为53.7-78.9%和62.2-96.2%,而ChCl和VC的DLEs分别为20.7-32.2%和16.0-24.8%。
  在DES吸湿性研究中,在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基于重量法的液体吸湿性在线测定装置的基础上,在303~353K温度范围和10~40%湿度范围内,首次测定了[氯化胆碱][乙二醇]和]氯化胆碱][聚乙二醇]等DES的吸湿曲线。分别考察了温度、湿度、低共熔溶剂配比等对平衡吸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相同温度下,相对湿度越大,[氯化胆碱][乙二醇]的吸湿性就越强;相同相对湿度下,温度越高,吸湿性越强。(2)相同温度和湿度下,不同配比[氯化胆碱][乙二醇]DES体系,随着乙二醇含量的增加,体系平衡吸湿性逐渐减小。(3)[氯化胆碱][乙二醇]、[氯化胆碱][尿素]、[氯化胆碱][聚乙二醇400]等常用低共熔溶剂中,[氯化胆碱][乙二醇]的平衡吸湿性最大,[氯化胆碱][聚乙二醇400]的平衡吸湿性最小。
其他文献
我奉命为艾伟写一篇文章。艾伟的小说我当然很熟悉,但我尚未准备好对他的小说进行条分缕析的评论,就这样仓促上阵,只能把我最直接的印象和感受说出来,顾不上逻辑性和深刻性了,但也好,说出来的话就会多一份真切。  艾伟的小说具有明显的丰富性,而且人们也从他的丰富性中总结出一些被大家所认同的特点,如他对内心的重视,他看重文学的寓意,他强调个人命运与时代意志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无疑都是论说艾伟非常恰当的切入点
期刊
古代世情小说发轫、盛行于明清。《金瓶梅》是严格意义上的古代世情小说的肇始之作,而《红楼梦》则是古代世情小说的巅峰。另有《林兰香》《醒世姻缘传》《歧路灯》等长篇,《鼓掌绝尘》等中篇,“三言二拍”等短篇,聚焦的皆是世态人情和寻常人间、寻常世人、寻常生活里的哀与乐、悲与愁、情与爱,以此表达作者的情理观,多带果报思想、劝世色彩和惩恶扬善的说教。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言:“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
期刊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诗性小说的释读往往纠缠了过重的感性色彩,美感之中透出空灵兴味的寻索旨趣,一度流行的情境、意象、氛围等范畴包含着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凸显出印象批评的主观、抽象色彩。印象批评是一种偏重感悟描述的批评方法,相对于客观冷静的实证分析,很难进入小说的功能结构、生成语境,以及内在关系,并不利于阐明诗性叙事的精神肌理、历史建构等。有鉴于此,结构性的叙事理路、交互性的语境分析有助于规避虚蹈缥缈
期刊
汪曾祺与存在主义的关系问题早已为学术界关注。1990年,解志熙率先撰写了一篇题为《汪曾祺早期小说片论》的文章,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了萨特对其创作的影响,认为《落魄》批判了现代社会、现代人生的“非人化”状态,《礼拜天的早晨》揭示了人的“自欺”,而《复仇》则暴露了“为他的存在”的虚无本质,肯定了自由选择的重要性。见解志熙:《汪曾祺早期小说片论》,《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年第3期。此后,《存在的自觉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文学界开始为这时刚刚在创作上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寻找命名,其中“新生代”“晚生代”等概念虽然在名称和范畴界定上略有不同,但随着对它们的不断强化与认可,这种命名方式也越来越趋于确定。包括艾伟在内的一批文坛“晚到者”构成了“新生代”或“晚生代”作家阵容。这些作家与其之前的“先锋派”作家年龄差距不大,大多生于60年代,这让他们具有类似的代际经验,但也正是由于“晚到”而造成的写作时差
期刊
通常意义上讲,学院式的作家评论不外乎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作家为何创作、作家如何创作、作家创作如何。“作家为何创作”主要关涉的是作家的创作理念、创作动因、创作主题等;“作家如何创作”主要关涉的是作家的创作手法、创作技巧、创作形式等;“作家创作如何”则主要关涉的是作家的创作影响、创作价值、创作成就等。如按此理路,吴文莉小说可圈可点之处实在太多。就创作理念和创作主题而言,吴文莉用厚重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部
期刊
陈忠实曾在《白鹿原》卷首引用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名言“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话不仅包含了说者和引者、西方和东方两位作家对小说写作的共同领悟,而且也是对小说写作的一种至高的追求和期许。因为对小说整体而言,这一目标是可期的,但对具体某一部或者某几部小说来说,要成为一个民族的秘史恐怕只具有修辞意义,就像人们动辄就将一部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称为“史诗”一样。然而,对于某个特殊族群来说,用一部或者几
期刊
费孝通在论述“差序格局”时曾指出:“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费孝通:《乡土中国》,第2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从他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乡村社会人际关系的构成是一个层层嵌套、彼此依存的关系网络
期刊
一  某种意义上讲,艾伟是个弗洛伊德主义者,力比多的信徒。深植于人性底部的这一内在坚核,在他的小说中,常常是人物行动或情节推进的基本动力,是叙事的出发点,并总是被用于设置命运或情节转捩的拐点。这当然跟艾伟着力关注“生命本质的幽暗一面和卑微的一面”的写作立场直接相关:这一写作立场喻示了他观察世界与人生的取径和面向,也说明了“性”作为题材要素和叙事修辞而频频在其笔端流注的重要原因。甚至,艾伟的早期作品
期刊
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的题材和风格不断变换,其中蔚然大观的部分当属叙事文学,包括小说、影视文学、戏剧文学。叙事文学是讲故事的艺术,例如,苏童的小说《碧奴》是孟姜女千里寻夫的忠贞爱情故事;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是家乡被日寇蹂躏时,一群野性难驯的汉子浴血抗争的故事;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是平凡人唐三穿越到武魂世界,修炼成神,为母复仇的故事;猫腻的小说《庆余年》是一位当代重症患者穿越到虚构的庆国世界的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