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制约中国发展的主要人口问题,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和世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的过程不同,我国的老龄化呈现明显的“未富先老”特征,且农村老龄化的程度明显高于城市,而农村的养老设施却远远落后于城市,这使得农村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预计2040年,我国将有1.87亿农村老年人口,约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80%。如何解决如此庞大的农村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将事关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通过文献分析与综合发现,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城乡倒置三大特征。为了真实反映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情况,文章选择菏泽地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实地考察了具有代表性的菏泽市东明县H村,从H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照料、精神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研究发现,菏泽农村地区存在这样的养老现实,即生活无人照顾,晚年生活比较凄凉;经济压力大,生活没有保障;身体健康面临严峻挑战;精神娱乐匮乏。总体来看,菏泽地区农村养老面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个人自养能力不足、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集体养老难当重任四大困境。文章重点从政策层面、社会层面、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政策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建国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初鼓励人口增长的生育政策使21世纪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年轻人数量急剧减少、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传统孝道文化的衰落、落后的农村养老观念。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造成大批“空巢”老人的出现、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农村经济的衰落使得土地对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不断弱化、土地征用使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更加严峻。 文章通过对浙江宁波居家养老模式、河北省互助养老模式、安徽省铜陵县家庭赡养协议养老模式和黑龙江肇州县“以地换保”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基本思路。改善和巩固家庭养老首先必须破解农村“空心化”问题,使“有人养老”。其次要弘扬传统孝道文化,使养老成为儿女的自觉行为;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自我养老水平;农村养老是一个国家性问题,政府必须承担责任,加大措施完善新农保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还应积极培育、吸纳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养老,形成多方合力,共同解决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问题。 针对农村养老问题,创新性地提出要尊重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生活习惯,实施集中养老,即以村庄为单位建立养老机构,主要吸纳本村老年人集中养老的方式,鼓励农村非老年人用义务劳动换取养老积分,养老积分既可以用于自己的养老,也可以转让给自己的亲戚朋友,用自己的劳动为别人的养老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