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民工荒”现象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频繁出现,同时农业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工资水平也相应的上涨,学术界针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带来的变化情况展开讨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是否面临“刘易斯转折点”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按照拉尼斯和费景汉对刘易斯模型的拓展,“刘易斯转折点”实质上有两个关键性的转折点。本文着重研究的是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到来之后的两个重要标志:农业劳动力供给数量大幅度下降诱发粮食产量的下降和农业劳动力工资率大幅度上升。关于“刘易斯转折点”在我国是否到来的问题,本文对涉及到的主要内容上的分歧进行了广泛的综述,引出学者们对“刘易斯转折点”认识上的差异。通过比较发展经济学中经典的劳动力转移理论,选择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来解释当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发展的变化趋势,并对“刘易斯转折点”概念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再认识,作为本文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基础。农业劳动力不断地从农业部门向城市现代化部门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本文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三个发展阶段,解释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各个阶段产生和转移的原因,分析了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集中和转移的现状特征,以及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实证分析了第一产业就业变动指数和粮食产出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并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动关系分成三个部分,特别是2003年以来,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和比重在大幅度减少的的情况下,尽管粮食产出依然保持上升,但是粮食增产是依靠了其它促其增加的因素,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对粮食产出是有影响的。本文还研究了农业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月平均工资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突然增长趋势,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尤其是2004年以来,工资性收入增长率均高于经营性收入增长率,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大,工资性收入作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日益高涨。在论文的结尾部分,笔者认为我国经济顺利跃过刘易斯第一转折点,不仅要加快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而且更要注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节约劳动技术进步。我国未来在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面需要做到:首先,重视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升级;其次,完善劳动力市场和提高农业劳动力工资水平;最后,提高农业技术转化率和增加粮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