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隐裂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是一组疾病的统称。牙隐裂的临床表现多样,取决于裂痕深度走向及其和牙髓之间的位置关系。浅的、距离牙髓远的裂纹症状隐匿,偶有不适。裂痕加深接近牙髓,咬物时出现咬合痛,呈一过性。裂痕累及牙髓时,急性炎症期可出现自发性针刺样剧烈肿痛、跳痛,慢性炎症或牙根纵折则表现为患牙隐痛、咬合痛,此时已不能保存患牙功能。依据牙隐裂的疾病分级,治疗方案也大不相同:从最轻微的浅层裂隙不需要临床处理到有牙髓炎症状者需要根管治疗,再到预后评估欠佳者需要拔除患牙,患牙结局大相径庭。早期发现浅的裂隙并及时干预,很大几率可以避免拔除患牙神经,保存牙齿功能。因此早期准确分级诊断牙隐裂,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对延长患牙保留时间,保存患牙咀嚼功能,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光学相干断层扫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显微CT(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 CT)作为新兴的检测手段均有很高的分辨率,高达10μm,且对牙齿组织没有破坏性,无需切片处理即可实时观测。OCT相比于Micro CT没有电离辐射,对人体无损害,成像速度快,且同样具有1~15μm的超高分辨率,更适合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使用。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OCT对冠部牙隐裂进行分级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将其检测结果同Micro CT标准比较,分析两者相关性,评估OCT引入口腔临床作为辅助诊断手段的可能性。方法:本实验设计为体外实验,选用离体牙为样本制备隐裂模型,利用温差法进行隐裂牙模型制备。用OCT评估隐裂样本制备效果,镜下观测对比制备前后模型中光信号改变。在制备成功的隐裂模型中随机抽样,按前牙、前磨牙、磨牙分组,每组2颗组成研究样本,进行诊断性实验。分别用OCT和Micro CT检测隐裂牙模型并做分级诊断,将OCT检测结果与Micro CT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评价OCT检测真实性,可靠性。统计学公式计算分析,按α=0.05水平进行配对样本资料的秩和检验并对两者结果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1OCT能发现所有釉质层内包括到达DEJ界面的裂隙(Se=100%),其中对局限于釉质浅层内即≤50%釉质全层厚度裂隙的判断与金标准符合程度最高(AR=91.7%),在全部牙冠部不全牙裂诊断中真实性最好(YI=91.4%)。其次是延伸至>50%釉质全层厚度的釉质裂纹,诊断价值最差的是釉质表面裂纹。牙本质层裂隙诊断灵敏度较釉质层下降,对于>DEJ下1mm的裂纹漏诊率高。2Kappa值显示,OCT对各组诊断高度一致,尤其对位于釉质表层裂隙和延伸至牙本质深层>DEJ下1mm裂隙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75),具有高度可靠性。3两样本比较在α=0.05水平,p<0.01,可认为相同裂隙在OCT与Micro CT两种检测方法下所测得长度有显著差别。因为负秩和数值小,可得出OCT所测的数据均数明显小于Micro CT。结论:OCT对于牙冠部不全裂隙分级诊断真实性好,可靠性高。尤其是对位于≤50%釉质全层厚度浅层裂隙和≤DEJ界下1mm的牙本质裂隙诊断意义重大,与Micro CT检测具有很高的符合度,加之其成像迅速,图像清晰,无辐射损害的优势,预计在临床牙冠部隐裂早期辅助诊断方面具有广泛前景,指导早期干预治疗,对保存患牙神经功能,远期存活几率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