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氢化TiC/Ti-6Al-4V复合材料组织演变与强化机制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la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拥有良好的耐磨性,较高的模量、强度及服役温度,因此在航空航天、化工冶金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近来,有研究人员发现,利用液态氢化技术制备钛基复合材料能够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但是对其具体影响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利用液态氢化法制备了具有不同氢含量的5vol%Ti C/TC4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液态氢化对于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尤其是界面性质,以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本实验中,利用真空非自耗电弧炉在氢氩混合气氛下分别制备了未氢化、氢含量分别为3.62×10-2wt.%和6.48×10-2wt.%的Ti C/TC4复合材料。通过相组成和组织观察分析发现,氢作为一种β相稳定元素,增加了基体中的β相含量。氢化后,基体组织得到细化,α片层集束尺寸减小,片层间距缩短,且α片层集束组织取向更加随机。除此之外,液态氢化对于复合材料TC4增强体的形态与分布也产生了影响,氢的加入使的晶须状Ti C平均长径比升高,颗粒状Ti C的平均尺寸增大。这是由于氢的加入使得熔体表面过热,强化了熔体中原子的扩散能力,进而提升了Ti C生长速率。同时,Ti C增强相趋于网状分布,这是由于Ti C增强相在凝固过程中易在β相晶界处析出偏聚,而氢的加入使得初生β相更加粗大,故在其周围析出的Ti C增强相由弥散分布转化为近网状结构分布。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质进行了计算,以探究氢对于其界面性质的影响。在建立的四种αTi(0001)和Ti C(111)界面模型中,C-termination hollow-sited这一模型相较于其他三种,界面粘附功更高(10.82J/m~2),界面能更低(0.82J/m~2),因此是四种模型中最稳定的界面结构。利用此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氢化计算,发现氢原子掺杂进界面模型后,增强了界面处两相间Ti与Ti的连接,界面粘附功得到提高。氢化后的钛基复合材料室温力学性能也得到提高。相较于未氢化材料,当氢含量为6.48×10-2wt.%时,室温显微硬度由183.15HV0.5提升至197.04 HV0.5,屈服强度从860.53MPa提升至962.09MPa,提升了11.8%;延伸率由8.68%提升至了10.16%,提升了17.05%。氢化对于TMCs的强化机制主要包括增强体载荷传递强化和细晶强化。其增塑机制主要包括β相的增多、组织的细化、增强相近似网状结构分布、氢致位错可动性增加和界面强化。
其他文献
随航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各国对航空航天技术中的动力系统提出更高要求。发动机作为飞行器的核心组件,开发具有更大推进力及工作效率的航空航天发动机势在必行。目前针对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需要其关键热端部件能在高温及复杂环境中可承受很大的应力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这就要求此处材料具有较高高温蠕变性能、高温强度、良好的室温断裂韧性。Nb-Si合金由于其低密度、高熔点、高的硬度及高温强度等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结构
学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是目前应用前景最广且研究进展最迅速的一种燃料电池。它被认为是最适合用于电动车、便携式电源和小型固定电源的电池。该种燃料电池将燃料中的化学能通过特殊组件反应产生电能,中间过程没有其他能量转换形态,是名副其实地把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在PEMFC中,双极板是最为关键的元件之一。在整个燃料电池堆中,双极板的质量占到了70%以上,而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近60%。
学位
实际应用中,电解水催化剂需在大电流密度下长时间稳定工作。目前,工业析氧催化剂主要为Ir O2等贵金属氧化物,昂贵的成本使其大规模利用受到限制。现阶段,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过渡族金属基催化剂上,其虽可显著降低成本,但仍无法解决大电流密度下的稳定性问题。自2004年首次定义高熵合金以来,其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催化研究领域:多组分的随机分布会带来较大同质性,促进局域电子相互作用,从而显著提升催化
学位
铝锂合金拥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并且密度较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铸造Al-Li合金仍应用较少,且Li元素为高活性元素,会与各种铸型材料发生反应,因此本文研究树脂砂型与铸造Al-Li合金的界面反应机理,对改善Al-Li合金表面质量有指导作用。采用树脂砂型铸造方式浇注Al-Li合金,利用SEM、XRD、XPS等方法分析,研究了现有的不同酸碱性的铝合金涂料对Al-Li合金界面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氧化
学位
钛及钛合金凭借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已成为重要的海洋工程用材料,也被誉为“海洋金属”。然而,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钛合金的服役环境变得越来越严苛,这也对现有钛合金的各方面性能(特别是耐腐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现有TA10耐蚀钛合金的基础上,从成分与热机械处理工艺两个方面,进一步调控钛合金耐腐蚀性能,并揭示相应的微观腐蚀机理,以开发新型高耐蚀可变性钛合金。首先,在课题组前期开发
学位
巨磁阻抗效应(Giant Magneto-impedance,GMI)指的是软磁材料在一定激励频率的交变电流下,其阻抗随外加磁场改变而显著变化的磁现象。基于巨磁阻抗效应制备的新型传感器,具有微型化、低功耗、低噪声及高灵敏度等优点,在地磁导航、微弱磁场检测、智能控制及医疗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采用熔体抽拉法成功制备了Co-Fe-Si-B-Cu非晶微丝,在此基础上,对Cu元素掺杂和电流调控
学位
航空航天发动机推重比的提高,限制了传统K4202合金的应用。对于特定结构的K4202合金构件,可以考虑采用NiAl基合金代替部分K4202合金,并将二者进行连接,共同组成整体高温构件,以提高构件的服役温度,并实现整体构件的减重。本文首先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在不同烧结参数下制备K4202合金,根据烧结态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对烧结参数进行优化。而后采用SPS烧结连接工艺依次进行K4202合金与K
学位
在铸件生产过程中,浇注与补缩系统设计是决定铸件质量、成品率、生产效率的关键。传统经验公式设计中所考虑的因素很少,与实际生产中受多重因素影响的现状不符,使得初始设计工艺成功率低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经验,从而使工艺设计进入“试错”循环,导致生产周期长,工作量大。不符合智能铸造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在研究浇注补缩系统数字化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浇注与补缩系统铸造工艺数据库,
学位
NiAl金属间化合物有望成为新一代轻质耐高温结构材料,但NiAl的室温延展性较低,难以制备复杂形状构件。以Ni/Al叠层箔材为原料,通过真空热压反应工艺可以制备NiAl合金薄板与复杂薄壁件,实现制备-成形一体化。将脉冲电流烧结技术应用于反应制备NiAl合金薄板,具有促进固相原子扩散、降低反应温度等优势。本文采用脉冲电流辅助低温反应工艺制备Ni/Al叠层板材,而后进一步通过脉冲电流辅助高温反应制备N
学位
镁锂合金是目前密度最低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其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刚度,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其中诸如高精度设备支架等构件对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论文采用重力铸造方法制备了Mg-4Li-3Al-2Zn-x Si(x=0、1、2、3)合金试样,研究了Si元素含量以及热处理工艺对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热膨胀系数的影响。首先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合金中Mg17Al12、Al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