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上市企业的融资效应研究 ——基于红星美凯龙的案例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asyv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启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换历程,90年代,境内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资本供应并不充足,并且国内政策对外商投资设有一定的行业限制,中国企业为谋求发展,开始接受外国资本,开启了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之路。近30年里,为解决融资问题,大批企业奔赴海外上市,截至2019年12月,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等8大交易所,仍有共计1411家中概股企业在海外证券交易市场挂牌上市。我国的经济发展已开始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一代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好的投资和创业机会日渐稀少,新型企业在国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青睐,同时新股及次新股在港市场并不受关注,因此众多在港新上市企业股票处于“破发状态”,反观A股,在市场高估值特性外,A股市场对新股有着比H股市场更高的“热情”。2013年11月,《新股发行改革意见》标志着股票发行有限公司注册管理机制的改革正式启动;2014年到2017年,沪港通、深港通正式开通,中国资本公司A股指数正式加入MSCI指数。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拥有着较为充足的资本市场供给,单从H股上市公司而言从2016年起截至2019年10月,共计18家企业回归境内主板市场上市,2家回归创业板上市,形成双资本市场融资平台。目前在资本市场支持“四新经济”的背景下,港股回归节奏逐步加快,本文选择红星美凯龙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补充以及对港股回归A股市场的概况总结,分析红星美凯龙回归A股市场的路径、动因、风险、优势以及经济后果,探究港股在新经济背景下回归A股市场的产生的经济效应,也通过对其回归后产生的融资效果与市场反应的分析为H股等为境外公司回归A股提供思路与参考。本文共分为7个章节,第1章是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第2章为文献综述部分,第3章是理论基础部分,对相关理文献和理论基础进行了解释和梳理;第4章介绍A+H股交叉上市概况。第5章、6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案例红星美凯龙回归A股实现交叉上市案例的介绍和分析;第7章是研究结论与启示。本文以国内家居行业巨头红星美凯龙这一A+H交叉上市为分析对象,在梳理交叉上市动因、融资效应相关文献成果及多市场上市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交叉上市、融资效应的概念进行界定,结合经济动力转化推动的“四新经济”发展下境内资本市场开始复苏的时代背景,通过分析红星美凯龙回归A股从而实现交叉上市的行为,探究其交叉上市动因以及通过将融资效应分解为“业绩效应”、“股价效应”及“公司治理效应”三个方面来探究,其中,运用财务指标结合行业特色指标“平均出租率指标”、“成期内成熟商场同店增长率指标”分析业绩效应;运用事件研究法探究交叉上市带来的股价效应;翻阅红星美凯龙公告,总结交叉上市对其产生的公司治理效应。最终得出:“红星美凯龙回归A股交叉上市存在短期业绩变脸,降低了部分流动性风险,促使一定程度上公司制度及风险控制系统的完善,此外并无实质影响。”的结论。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我国原油开采储量的减少与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加快了石油行业对石蜡基重质原油探索的脚步。然而含蜡原油具备高凝点、高粘度、高含蜡且低温流动性差等特点,为原油开采、运输以及储存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开发一种新型高效的降凝剂来改善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重点。本研究在传统聚合物降凝剂的基础上引入三种不同的碳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球、氧化碳纳米管),制备出三种碳基杂化纳米降凝剂,并对纳
客户流失一直以来都是运营商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近年来随着“携号转网”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得预防客户流失以及做好客户挽留成为了运营商客户关系管理的重点环节。传统的客户挽留工作,主要依靠客户流失后的定性评估,再圈定具有相似特征的客户。最后通过粗放的电话外呼、短信群发和成本补贴来挽留客户,这种方法成本较高,且收益不明显。本论文对对电信行业客户流失进行文献综述,发现学术界通常将运营商客户流
致密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常规开采方式难以达到经济开发的要求。缝网压裂技术是开发此类油藏的有效手段。缝网压裂能产生复杂裂缝网络,改善储层性质,提高储层渗透率。多层致密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各小层间存在不渗透夹层,经压裂后各层生成裂缝的缝长不同,这种压裂程度的差异性会导致采用传统的单层压裂井模型进行产量递减分析方法不够准确,只能获得多层油藏的平均值。为此进行多层缝网压裂直井产量递减分方法研究,获得各层的储